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11版:人文·晚潮
3  4  
PDF 版
· 黏 稠
· 有雪,有回忆
· 杭州版《暗恋桃花源》
总算了我的心愿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月3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黏 稠
——读《我叫刘跃进》
  读完《我叫刘跃进》,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刘震云好像不喜欢分段,经常是好几百字、一千多字不分段,不停顿,经常是人物的对话也不独立成段,前后都紧接着叙述文字,叫你读起来停都停不下来,好像那些二三流的跨栏选手跟刘翔比赛似的,追又追不上,停又不能停。

  可是回过头再去翻翻小说,却不是这样的,长段落是有的,但短的也很多,人物对话单独成段也很多,为什么有这个错觉呢?为什么写的人分段了,读的人却没法分段呢?

  小说写得太黏稠了。首先是动作太密集。刘跃进找他被偷的包,途中又捡了个包,包里的U盘关联着好几个人的官运和性命。好几拨人都在找这个U盘。躲的人要躲得快、找的人要追得紧,几拨人搅在一起,搅成一锅粥。你读着读着就忘了自己在读小说,你一会儿是那个偷包的人,一会儿又是追包的人,搞得比那些人还累。

  无论是厨子刘跃进、职业惯偷青面兽杨志这样的底层、房地产商严格这样的老板,还是部级干部贾主任这样的高层,都有自己的难处,而且一个个心机重重,一边要防人,一边要搞人。这些人背后都像有一只手在推着,想停也停不下来——准确地说,没有人想到要停一停——成功人士不是那么好做的——外部动作与心理动作纠缠在一起,小说就密不透风了。

  刘震云以前不是这样的。早先的《塔铺》、《一地鸡毛》等都不是这样的。《手机》有点像《刘跃进》了,但也没有《刘跃进》那么黏稠。而且最大的不同是这次刘震云完全沉入到体制外社会里头。《一地鸡毛》虽然是写小人物的,但那是在国家机关里工作的小人物,小林夫妇和刘跃进他们的生存环境有着根本的区别,他们看人、看社会的眼光、态度和处世方式自然会有很大的不同。

  与《刘跃进》最有对比意味的应该是《塔铺》。《塔铺》写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一群农村青年准备考大学时的经历。那时,大学毕业就是国家干部了。所以考上大学就是脱离了底层,进入相对有保障、有地位的阶层。《塔铺》里面的人物虽然比刘跃进穷得多,但他们有希望,他们会为一个遥远的“理想”而努力。但刘跃进们没有理想,只有打算、欲望、本能。包括部级干部老贾,没有人有一年以后的目标,眼前就是目标,目标就在眼前。所有人都是纸片人。他们没有回忆、思念、梦想。他们连望一望天空、湖水的时间都没有。所以小说里没有一处景色描写。从《塔铺》到《刘跃进》,换了人间。

  油轮泄漏后,出事海域被黏稠的石油覆盖。逃脱不及的海鸟浑身粘满油污,再也无法展开翅膀。如果没有人类救援,离死就不远了。人类如果陷入了黏稠,谁来救呢?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人文·晚潮 D0011 黏 稠 2008-1-30 48257178002CE173482573DD006E2456[A1-戎国强≈B1-方时列]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