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04版:人文·文娱新闻
3  4  
PDF 版
· 还记得胡开文笔墨庄吗?
老字号的传人不再舞文弄墨了
· 2007年浙江青年文学之星
是宁海小伙子张忌
· “小鹿纯子”今年要来看北京奥运
最主要的,当然是看排球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月3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还记得胡开文笔墨庄吗?
老字号的传人不再舞文弄墨了

  本报讯 墨庄早已随时代的车轮消逝在杭州中山路上,而这户人家的代代人却和中山路结下了不解的缘分。

  胡开文笔墨庄第一代胡恩荣在1919年的风雨中降生,是家里最年长的老者,旧时中山路上“休城胡开文笔墨庄”便由他一手经营;第二代长子胡毓琮在小巷里走过了青葱岁月,如今已年过花甲;第三代长孙胡晓炜1969年出生于中山中路364号,如今正当年;第四代曾孙女胡欣宜现正在中山北路附近的启正中学求学,是全家新的希望。

  1948年,在上海天益布厂学习织物设计的胡恩荣听从母亲的安排,到杭城把胡开文笔墨庄盘了回来,又在中山路租了一个二层小楼,开始接手祖业。几年后根基渐稳,他又将家小一并接来。

  胡家的店铺在今天中山路与惠民路的转角处,前店后厂,旧时店面一共两开间,后院是做笔和墨的作坊,楼上则为家眷居所。今日踱步至此,尚能看到昔时的招牌高高悬起,只是牌上空无一字。“我还能清楚地记得,原来牌上写着‘休城胡开文笔墨庄’。”第二代长子胡毓琮回忆道。他的儿子第三代长孙胡晓炜补充说:“我们祖上是徽州休宁县人,我爷爷是胡开文的第七代传人。”

  胡毓琮幼时便在自家店里玩耍,父亲也专门向他传授过笔墨的制作方法。他向记者仔细地介绍着松粉、冰片、骨胶这些原料的来头和作用,“我常常看到原料加工以后就变成了年糕团一样的东西,工人们像打年糕一样打,然后再放到模具里压制。做工也是很辛苦的。”当时胡家一共有六个伙计,一部分在店里做销售,另一些则在作坊里做活。胡毓琮的父亲有时也会亲自动手,“我父亲有时候就和师傅们一起描金字,就是墨上的那个花纹。”

  胡氏徽墨在那个年代名声远播,口碑颇佳,其制作的原料和工艺也算得上是“独门秘籍”,至今仍被人记得的就有“金不换”、“朱子家训”等种类。胡毓琮小时候曾经在店里看到过一块“地球墨”,听大人们说这块墨在1929年还获得过第一届西湖博览会金奖。今天,在西湖博览会博物馆里,仍然能找到胡家的这个鼎盛之作。“那时候的模具和很多珍贵的墨,都没有留下来,现在想起来真当可惜的。”胡毓琮说。

  解放后,人们都时兴用钢笔书写,文房四宝也渐渐少人问津。终于,胡家的收入已经不够进原材料和支付房租,墨庄遂于1954年宣告歇业。这一歇,恍然间已是半个世纪。

  店铺关门几年后,胡家离开老店,搬迁至缸儿巷。胡毓琮一路念书,于1962年考入了浙江师范大学。1966年,大学毕业的他被分配到了衢州的一个县城教书。几年后,调至光明中学任教,直至退休。如今,他在一家民办高复班做负责人。他的两个妹妹当年分别到宁夏和富阳做了知青,三妹妹则顶了母亲的职,进了民生药厂。

  后来,胡家再次搬迁,但一直没有离开中山中路。1969年,在中山中路364号,胡家迎来了第三代——胡晓炜,杭州大学(今浙江大学西溪校区)生物系毕业的他,如今是一名自由职业者。1995年,胡晓炜的女儿胡欣宜出生了,使这个大家庭幸福地成了“四世同堂”。

  胡开文笔墨庄早已成为历史,二楼的老房子里,也只留下胡恩荣和吴慰萱两位老人,二老身板硬朗,气色康健,儿女们则每天轮流去探望他们。 “现在想起来,我奶奶那时候的决定是错误的。”胡毓琮评价说,“可能我爸爸留在上海做织物设计的话,会更有前途。”然而,每每带着儿孙走过中山中路的老店址,胡毓琮便向他们说起他父亲经营的笔墨庄,一件件一桩桩,从不厌倦。

  2005年,胡家最小的成员、胡晓炜的妹妹胡晓瑾生下了儿子冯凯迪。等小家伙懂事时,也许就能在改造好的中山路上和太外公、外公一起走着,听老人们讲那过去的墨庄故事……

  本报记者 裴建林    通讯员 周劼人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人文·文娱新闻 D0004 还记得胡开文笔墨庄吗?
老字号的传人不再舞文弄墨了
2008-1-30 48257178002CE173482573DF0035692C[A1-裴建林≈B1-方时列]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