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02版:天下·焦点
3  4  
PDF 版
· 肯尼亚再燃冲突之火
· 骚乱的症结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月3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肯尼亚再燃冲突之火
反对派议员家门口被杀 部族冲突露出苗头
  肯尼亚反对党“橙色民主运动”一名议员29日凌晨在自家门口被枪击身亡,成为肯选举骚乱开始以来丧生的第一名政治人物。肯尼亚原本已有平息趋势的暴力冲突再度恶化,主要部族之间对立情绪严重,暴力袭击频发。

  与此同时,在国际斡旋下,肯对立两派于29日下午会面,开启谈判进程。

  议员之死 不排除政治谋杀可能性

  当天被枪击身亡的是“橙色民主运动”议员穆加贝·沃尔。他29日零时30分左右驾车回到自己在首都内罗毕郊区的家,在门口等待保安开门时遭遇伏击。两名枪手将沃尔打死在车中后立即逃走。

  内罗毕警方负责人朱利叶斯·恩代格瓦说:“打死他的两名罪犯没有偷走汽车,也没有偷其他任何物品。”警方正按谋杀性质对这一案件展开调查,他们说目前难以排除罪犯因政治动机作案的可能。

  “橙色民主运动”发言人托尼·加乔卡说:“他在自己家被杀。联系当前情况,这让人充满怀疑。”

  沃尔在去年12月的大选中当选议员,他的选区位于内罗毕东南郊的恩巴卡西区。这里有一个名为丹多拉的贫民窟,这一贫民窟是黑帮“孟吉齐”的重要据点之一。这一黑帮主要由肯尼亚第一大族基库尤族人组成。基库尤族一直支持出自本族的现任总统姆瓦伊·齐贝吉。

  血债血偿 部族冲突幽灵在游荡

  肯尼亚去年12月27日举行总统选举和议会选举。由于反对派拒不接受齐贝吉再次当选的结果,肯尼亚不少城镇爆发骚乱。冲突已导致超过800人丧生,20多万人无家可归。

  暴力冲突原本集中在西部的基苏木、埃尔多雷特等地,受害者多为基库尤族人。而在上周末,肯尼亚中西部的裂谷省连续发生流血冲突,基库尤族青年攻击支持反对派的肯第三大族卢奥族,造成近百人身亡,又有将已逐渐变小的冲突之火点旺之势。沃尔遇害当天,内罗毕贫民窟又发生了小规模冲突。

  裂谷省冲突的中心位于内罗毕西北约90公里的小城奈瓦沙。此处是肯尼亚鲜花种植业中心,也是旅游胜地之一。但在周末,却有人手持砍刀、斧头挨家挨户搜寻卢奥族人,还造成了在一座房屋中烧死14人的惨剧。

  大批军警29日在奈瓦沙和附近省会城市纳库鲁部署,将基库尤族人和卢奥族人隔开。警方认为,周末造成血案的基库尤族青年并非本地人,而是来自内罗毕附近的“孟吉齐”黑帮成员有组织地在此展开杀戮。

  随着裂谷省的流血事件通传全国,西部卢奥族聚居区又开始出现新的冲突苗头。青年们四处寻找基库尤族人。支持反对派的肯第二大族卡伦金族也开始卷入冲突。

  在肯尼亚调解冲突的英国外交国务大臣马克·马洛赫·布朗说:“过去数日的事情说明,冲突背后有看不见的黑手在组织。武装组织开始现出雏形……打击对象开始变得非常具体。”

  调解奏效 两大阵营正式开始对话

  尽管冲突局势仍在恶化,但以联合国前秘书长科菲·安南为首的国际调解努力也取得了进展。安南29日发表声明说,齐贝吉和“橙色民主运动”领导人拉伊拉·奥廷加同意于当天下午在内罗毕开始正式对话进程。

  声明说,两大政治阵营将于当地时间15时(北京时间20时)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开始正式对话。双方将各指派3名代表参与会谈,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领导的“非洲名人小组”也将与会,继续肯尼亚选举危机的调解工作。

  在“非洲名人小组”的调解下,肯尼亚两大政治阵营领导人齐贝吉和奥廷加24日举行了国内政治危机以来的首次直接对话,两人均表示要坚持和谈。但会谈结束不久后就开始互相指责,暴力冲突也没有停止。26日和27日,安南再次分别与两位领导人会面,并向双方递交了和平解决肯尼亚选举危机的建议,其中包括对话议程以及双方都可能接受的解决办法。

  齐贝吉先前表示,愿意与奥廷加直接谈判,但他的总统身份不在谈判范围内。而奥廷加表示,齐贝吉必须下台,重新举行选举才能让局势恢复稳定。

  欧盟也向肯对立两派施压。欧盟成员国外长28日在布鲁塞尔会晤后发表声明说,如果齐贝吉和奥廷加不达成分享权力的协议,欧盟考虑撤回对肯尼亚的发展援助。不过,肯尼亚方面已经表示,肯不会接受外部势力的“勒索”。

  王丰丰(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天下·焦点 C0002 肯尼亚再燃冲突之火 2008-1-30 钱江晚报c00022008-01-3000014;48257178002CE173482573DF00446AF3[A1-新华社稿≈B1-方臻子];钱江晚报c00022008-01-3000020;钱江晚报c00022008-01-300002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