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05版:天下·焦点
3  4  
PDF 版
· 当“兴业”危机
遭遇主权基金
· 法检方正式起诉凯维埃尔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月3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当“兴业”危机
遭遇主权基金

  法国兴业银行因交易员违规操作造成巨额损失的有关调查尚未结束,外电就已有报道称,为防止外资注入,法国政府正考虑向国内银行施压,希望由它们出资救助深陷巨额损失的兴业银行。

  法国政府对外资注入兴业银行前景的担心并非空穴来风。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投资不当,多家金融机构为挽回损失不得不求助主权基金投资,其中不乏美国花旗银行和美林集团等华尔街“大玩家”。 但此时就有分析人士声称,接受主权基金投资可能引发政治、经济恶果。

  既担心,又接受

  对于主权基金的投资活动,欧美政界和媒体都有防范,但这并没有影响欧美金融界接受主权基金投资。

  去年夏天次贷危机席卷美国、欧洲市场以来,主权基金的投资活动引起西方关注。英国《经济学家》周刊本月17日即以《主权基金入侵》为封面文章。主权基金投资的争议性也成为刚刚结束的世界经济论坛议题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对主权基金投资活动持负面观点的多为接受此类投资的欧美国家。

  或许,正如《经济学家》文章所言,关于主权基金的争论重点并非其可靠性和安全性,而是谁在华尔街占了上风。“是投资银行迫不得已贱卖了?还是主权基金被华尔街的兜售者所诱惑?”

  文章认为,双方利益均沾,但美国可能在其中获利更多。因为主权基金的投资,美国金融机构不仅得到急需的资金,也可能因此打通连接新兴经济体市场的途径。美国政治家当然愿意看到新兴经济体政府的基金解救自己的金融体系。

  摩根士丹利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过去10个月里,受次贷危机困扰的发达国家金融机构接受了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近690亿美元资金注入。

  有排斥,有肯定

  人们注意到,一直以自由市场经济形象出现的欧美等国不断有金融保护主义的声音。欧美一些分析人士声称,接受主权基金投资可能引发政治、经济恶果。

  在欧洲,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齐称,面临主权基金投资,法国政府将“捍卫国家基本的经济利益”;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也承诺,将密切关注主权基金对德国企业的投资。在世界经济论坛会议上,美国前财政部长劳伦斯·萨默斯称主权基金的投资活动有“跨国界同化”因素。

  事实上,这种“妖魔化”主权基金的保护主义并不利于接受投资国的经济发展。阻挠接受主权基金投资,不仅切断本国金融市场所需的资金来源,也拒绝了可能由此带来的金融资本、专利和技术。

  对于欧美对主权基金的种种负面评价,沙特阿拉伯货币局副局长说:“在金融市场中,主权基金发挥着长期稳定的作用,弄明白谁向哪个领域投资并不困难,不应该视主权基金为危险。”

  美国财政部副部长罗伯特·金米特充分肯定了主权基金的积极作用。“主权基金的历史表明,这种投资产生高回报,并没有引起政治争议,”他说,“重要的是,我们所见的基金管理和投资都出于商业目的而非政治原因,我们欢迎这类投资到美国,我们对此不担心。”    袁原 (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天下·焦点 C0005 当“兴业”危机
遭遇主权基金
2008-1-30 钱江晚报c00052008-01-300002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