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14版:人文·文化新闻
3  4  
PDF 版
· 鲁迅故里“祝福”大典彩排待客
· 家族人数越多越好
最好每一代人都能代表一个时代
· 要是姓曹或姓霍,“保贝”也会不高兴
· 档案局的女员工们
过了一把模特瘾
· 请用相机记录生动年味
· 俄罗斯小孩画了“莲”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2月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本报读者抢先尝绍兴年味
鲁迅故里“祝福”大典彩排待客
  本报讯 昨天,农历腊月二十四。气温徘徊在零度上下,本报读者随同记者赶赴绍兴,率先尝到了浓浓的年味,不但体会了一把老底子绍兴人水上过年的风俗,还赶上了鲁迅故里的“祝福”大典彩排,率先看了一回“祝福”。

  早上8点,幸运的受邀读者和记者踏上了寻找“年味”的旅途。车在高速公路上开了一个多小时,就到了我们此行的目的地。为了让这次的民俗体验之旅进行得更彻底,当地的接待方绍兴文旅集团特别安排大家坐着乌篷船顺水前行。绍兴是座水城,城市里河道纵横,以前很多人都是把乌篷船当出行的交通工具的。

  不太宽的府山河里,头戴乌毡帽的船工摇着橹,旁边还有一艘打扮得很喜庆的货郎船,茴香豆、豆腐干、花雕酒等绍兴的土特产,琳琅满目地摆满了一船。陪同我们的工作人员介绍说,从前的绍兴,河道也是一个小集市,坐船的人习惯顺手从货郎船上买点老酒零食吃吃喝喝,休闲又惬意。

  不远处还有一座古戏台,“过年的时候这里要唱越剧的,胡琴一响起来,看戏的人能把戏台围个里三层外三层。”这是今年绍兴按照老底子过年民俗恢复出来的一个新景。早时候的绍兴人,主要的交通工具都是船,所以过年当然也与水有关。只不过,现在城市改建了,这些旧的水上过年风俗也被淡忘了。这回,想热热闹闹地把它恢复出来。

  昨天是农历腊月二十四,按照绍兴当地的规矩,从这一天开始一直到除夕,绍兴的传统人家会选择其中一天开始行“祝福”礼。我们坐在乌篷船里,果然看到有几户沿河人家的女主人已经在寒风中擦窗户,打扫卫生了。据说,行“祝福”礼之前一定先要掸尘,因为福神是不进不洁人家的。

  我们要参观的“祝福大典”安排在鲁迅祖居里进行。走进这座古色古香的绍兴老台门,正厅中央一张四方的八仙桌上,羊肉、元宝头、鲤鱼、鸡、鹅等福礼都已经准备停当。“鸡和鹅背上插的筷子不能是双数,”陪同的工作人员小声地解释着行“福礼”的一些注意事项。

  第一次看到这样隆重的过年仪式,大家都好奇得不得了,纷纷拿出相机把这个过程用影像记录下来。张嫣是特意请了假来看绍兴“祝福”的。她说,小时候读鲁迅的那篇小说《祝福》,就对绍兴的风俗心存好奇,小说没有把“祝福”的过程说得很清楚,于是这就成了她的一个心结,一直想找机会来看看正宗的“祝福”到底是怎么样的。

  绍兴文旅集团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几年传统民俗越来越受到重视,大家都想回归传统,寻找老底子的年味。正好,省文化厅前不久公布了民族传统节日保护基地,绍兴祝福榜上有名。于是他们准备顺势推出“祝福大典”,年初一到年初五,每天上下午各安排了一场“祝福大典”的展示活动,让游客也来感受一下绍兴传统的过年风俗。    本报记者 张瑜 韩晓军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人文·文化新闻 B0014 鲁迅故里“祝福”大典彩排待客 2008-2-1 48257178002CE173482573E10024C71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