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03版:天下·焦点
3  4  
PDF 版
· 拉尼娜现象已形成
· 高科技成日本
防震救灾有力武器
· 天灾激发人类生存智慧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2月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高科技成日本
防震救灾有力武器

  千岛群岛附近的太平洋西北海域去年1月13日下午发生里氏8.3级地震。地震发生后仅12分钟,日本气象厅就向北海道太平洋沿岸东部和鄂霍次克海沿岸发出了海啸警报,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中断了正常节目,滚动播放来自各地观测台的地震烈度、海浪高度等实时信息,北海道旅客铁道公司则紧急停运了20多趟列车。

  日本能及时、准确地发布灾害预警信息,并在灾后迅速应对,得益于日本在防震救灾中使用的大量高科技。

  各市、町、村至少一台地震仪

  日本气象厅和消防厅在全国每个市、町、村至少设一台地震仪。同时,防灾科学研究所还在全国各地设高灵敏度地震仪1800台,宽带地震仪70台,强地震仪约1000台。高灵敏度地震仪通过捕捉人们感觉不到的微震,立体监测地壳内部的岩石运动,宽带地震仪主要监测超长周期的固体潮。这两种地震仪全天候向防灾科学研究所传送数据。

  通过手机发警报

  此外,太空中的卫星为防震救灾提供了通信支持。如2006年底升空的技术试验卫星8号,其大型天线可使与卫星通信的地面移动终端尺寸缩小到手机大小,使救灾工作更加方便。根据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2005年4月公布的宇宙开发20年长期计划,日本将有效利用观测卫星和通信卫星应对灾害,用多颗卫星同时观测受灾情况,并构筑能及时通过手机向人们发出警报的卫星网。

  开发确认人身安全系统

  日本SGI等公司则开发出一种在自然灾害发生后确认人身安全的系统,其中的关键装置是可以上网并带有全球定位功能的手机。中央和地方救灾部门通过网络向手机用户发送询问是否安全的电子邮件,用户可以通过手机邮件回答“平安”或“受伤不能动”,这样,在救灾总部的信息终端上就会显示每个用户的准确位置。

  机器人技术运用于救灾

  日本在信息家电和机器人技术方面颇有心得,这两个领域的很多技术被灵活运用于救灾。京都大学副教授中西弘明利用会飞行的机器人搭载全球定位系统,研制成监测台风和地震灾害的无人系统。神户市一家国际救援系统研究机构开发的救援机器人能够感知人的体温,并能拍摄到被埋在瓦砾中的幸存者。 据新华社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天下·焦点 C0003 高科技成日本
防震救灾有力武器
2008-2-1 48257178002CE173482573E1004AB87E[B1-冯菲菲]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