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5版:风雪共济·救助
3  4  
PDF 版
· 雪地上,雨伞围成产房
· 大雪压沉运输船

14位民工幸获救
· 瓯江救人 一波四折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2月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雪地上,雨伞围成产房
  本报讯 昨天早上8时20分,桐庐县新合乡政府值班室传来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我是桐庐亚华制尺厂,我厂有一位前来探亲的职工家属,即将临产。但由于车辆无法通行,急需帮助。”

  临时医疗队徒步接产妇

  乡里迅速组织人员进行救援。8时27分,一支由乡干部和医疗人员组成的救援队伍迅速赶往亚华制尺厂。

  由于持续下雪,公路上的积雪厚度已达30厘米,车辆根本无法通行。救援人员冒雪步行前往。

  为了能尽快接上临产妇女,乡领导一边通知厂方将临产妇女送往乡卫生院,一边通知位于工业区与乡政府之间的新民村支部书记在村里安排好临时产房,以应对途中可能出现的生产情况。救援队更是连奔带跑,在雪地里深一脚浅一脚的以最快速度赶往目的地。

  由于乡政府距离工业区有7公里,加之风雪过大,行进极为困难。9时28分,救援人员与厂方的护送人员在途中相遇。护送人员告诉接应的人:产妇肚子很痛。

  伞阵里,小家伙来到人世

  乡干部见情况比较危急,立即在路边排起了一个伞阵。20多人硬是用人墙将临产妇女围在中间,并由医护人员立即对产妇进行检查、观察。在进行了简单处理后,为了尽量将产妇送到医院分娩,大家将产妇担上了担架。乡干部抬起担架就走。

  时间在流淌,情况也愈来愈危急,此时离乡政府所在地的卫生院仍还有几里路。9时45分,当走到新民村高明变电所附近时,在产妇“好痛、好痛”的尖叫声中,大家意识到产妇已不能再坚持下去了。医护人员当即决定就地接生。

  放下担架后,大家撑伞的撑伞,挡风的挡风,组成人墙把担架围在了中间,医护人员开始接生。10时17分,随着孩子一声清脆的啼哭声,一个胖墩墩的小男孩在风雪中呱呱落地。“自娩成功,母子平安!”在雪地里,大家用笑声欢迎这个性急的小家伙降生。

  担架产床送进卫生院

  为了防止母子受寒,乡干部到村民家中拿来了棉被盖在母子身上,然后抬着担架将产妇送往乡卫生院。

  全体干部和厂里职工一行20余人,撑伞的撑伞,抬的抬,每隔十五分钟轮换一次,冒着大雪蹒跚前进。

  11时20分,大家将产妇母子顺利送到乡卫生院。    

  何小华 薛建国

  医、警、民 接力送产妇

  本报讯 昨天上午,家住杭州袁浦镇的一名即将临盆的产妇突然腹痛,面临生产,而家门口的积雪很深,根本无法行走。产妇家人急忙向派出所求助,于是,警察和医生联手,冒着风雪紧急送产妇上医院。

  昨天上午9点多,产妇突然开始阵痛。家人急忙拨打120急救电话。但急救中心所有车子都外出救人了。于是家人拨打了袁浦派出所的电话。派出所民警立刻与附近的浙江省人民医院望江山院区取得了联系。

  听说产妇被大雪困在家里,该院党委书记柴可群立刻派了一辆急救车赶到产妇家里。与此同时,医务人员开始紧急清理医院四周的积雪,为急救车开出了一条通道。

  急救车行驶到东江嘴村时,由于积雪太深,急救车无法调头。村民们闻讯,纷纷自发开始清理积雪。

  10点多,金某被接上了急救车上。前方警车开道,后面跟着急救车,一路艰难地行驶在雪地里。平时20多分钟的路程,昨天却开了一个多小时。11点多,急救车终于开到了望江山院区。傍晚6点53分,产妇金某产下了一名重达7斤的健康女婴。    宋黎胜 方云凤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风雪共济·救助 A0005 雪地上,雨伞围成产房 2008-2-3 48257178002CE173482573E3004EEC56[A1-薛建国≈B1-王刚];钱江晚报a00052008-02-030000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