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0版:每日新闻·科教
3  4  
PDF 版
· 苦孩子喜收压岁钱
· 七旬老人
自创中文输入法
· 9大因素可能引发
地球进入危险状态
· 农村:培养孩子炒股爱劳动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2月1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新闻进行时
苦孩子喜收压岁钱
  新闻闪回

  2007年11月28日晚上7点,杭城寒气逼人,室外最低温度4℃。本报记者在杭城东面的机场路上四处搜索,寻找一个正在露天“大棚书房”里发愤苦读的女孩陈恒。

  穿过一条狭窄的泥路,终于找到了陈恒。这个身高1.70米的漂亮女孩,正坐在一间“杭城最冰冷”的书房里做作业。这个棚子是父亲用薄薄的塑料布围成的,夜晚的冷风嗖嗖地往棚里灌,冻得她不停地跺脚。

  陈恒写字飞快,她试图以此驱散寒意;而弟弟陈健此刻却只能趴在全家唯一的大床上做功课,连一张书桌都没有,因为一家四口租住在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房子里,实在容纳不下另一张书桌。

  陈恒的父母是1986年到杭州打工的“农一代”,直到2003年陈恒和弟弟才从兰溪老家转学到杭州,终于重新开始一家人团圆的生活。

  陈恒在杭州读初中的三年里,有许多个夜晚都是在这间3平方米的“大棚书房”里度过的。

  去年秋季,陈恒考入杭城的一所重点高中。在第一次期中考试中,她拿到了全班第一、全年级第5名的好成绩。作为“农二代”的典型,她成为城市同学学习的榜样。

  昨晚8时,记者拨通陈恒父亲的手机,他们一家4口正在兰溪老家开开心心过春节。

  陈恒说起这几天丰富多彩的日子,话语里全是快乐和喜悦:“我今天去舅妈家拜年了,这几天我们天天都在走亲戚,回到老家过年我觉得太热闹、太开心了。”

  这样幸福的语调,是我认识陈恒后第一次感受到的。

  回到老家,如鱼得水

  从不足10平方米的杭城出租房,返回到自己的兰溪老家,陈恒觉得生活的环境一下子变得太自由自在了。

  “我家的亲戚很多,年夜饭是20多个人一起吃的。老家的房子比在杭州时宽敞一些,我能够有自己的一间房。”感受过她冷得刺骨的“大棚书房”,现在再去想像她在老家放松地舒展手脚,真的有种美好时光的感觉。

  早起晚睡,学习不辍

  虽然是回老家过年,但是陈恒每天的学习安排仍旧很有计划。“我每天早上起来先复习两个小时的功课,晚上睡觉之前做一份试卷。”她说。

  我听到她的这些学习计划,一点都不感到意外,因为就是凭借着这样坚韧的毅力,她才能在“大棚书房”安心读书。就在1月底、杭城经历50年一遇的大雪时,陈恒同样是在冰天雪地中复习迎考。结果,她的期末考试成绩不仅继续保持全班第一,而且年级排名上升到第二。

  “我们期末总共考了8门功课,我拿到了647分,跟年级第一名相差5分,我下学期还要再努力。”当陈恒说着“努力”的时候,我的脑海里却总是浮现出她手上长着的冻疮。

  “我现在只用了四五成的力气在读书,我还有更大的潜力可以发挥。”陈恒充满信心的话语,证明她对自己的实力有越来越清晰地认识。

  创纪录收到300元压岁钱

  能够收到压岁钱,同样是陈恒对新年的期盼之一。“我往年收到的压岁钱总数一般不会超过100元,但是今年我收到了300元,这是最多的一年。”陈恒说着忍不住笑了起来。

  陈恒说,父母、长辈、亲戚们给的压岁钱一般都是10元,所以前几年的压岁钱全部加起来都不超过100元。今年,舅妈给了她100元的大红包,这实在是个意外的惊喜。

  就像过年之前,陈恒跟记者聊天时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我和弟弟都买了过年穿的新衣服、新鞋子。这次回老家过年,我们还要把父母单位过年发的水果都搬回去,因为不能让它们烂在出租房里,那样太浪费了。”

  与城市孩子拿着上千元的压岁钱相比,陈恒知道自己在物质上很不富裕,但是她却感到另一种幸福。因为这个女孩对生活有着超越年龄的坦然,她知道虽然自己现在的生活比不上同龄的城市同学,但是她可以用自己的努力创造未来。

  本报记者 沈伟红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每日新闻·科教 A0010 苦孩子喜收压岁钱 2008-2-13 钱江晚报a00102008-02-1300028;钱江晚报a00102008-02-130002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