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4版:每日新闻·亲历
3  4  
PDF 版
· “候鸟”杭城求职记
· 二千民工赶早求职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2月1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昨天是杭州外来劳动力市场年后开门第一天,本报记者现场记录民工求职故事——
“候鸟”杭城求职记
  ■本报记者 陈伟利 刘焜

  

  昨天上午8点30分,杭海路的杭州市外来劳动力服务中心、长乐路的市人力资源开发中心等正式开门,等候已久的求职者纷纷涌入。他们有的刚下火车,还拎着大包小包;有的春节过年没回家,一大早也直奔市场,希望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一份工作。一天下来,共有2000余人次到各市场求职。昨天,记者走近这些为谋份好职业而赶早出门的“候鸟”,记录他们在新年里的梦想与寻觅。

  最想找一个

  包吃住的工作

  人物:张解放

  年龄:38岁

  籍贯:河南商丘

  早上8点刚过,河南商丘人张解放早已等候在杭州市外来劳动力服务中心门口。与他一起的,还有他妻子和18岁的儿子张伟康。昨天清晨的风有些大,张解放戴着一副毛线手套,不时抹一把冻得通红的鼻子。

  “我们夫妻俩去年10月到杭州的,过年天气不好,回家又费钱,所以就在杭州过年了。”张解放说,儿子是去年底刚来的。腊月二十九,夫妻俩在原来地方结束了工作。没有了工作,自然没有了住的地方(原工作包吃住),现在,张解放一家借住在一间保安室里,年初八必须搬走。因此,从大年初一开始,一家三口开始了寻找工作之路。

  大年初一,张解放想着劳动力市场肯定不开门,所以直接上街去找。一家三口走了一整天,也没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

  年初二,转战劳动力市场,“来碰碰运气,不知道开门没。”走到门口,市场的门是关的。可张解放没有立马就离开。“老乡告诉我,会有少数个体老板来招人的。”就这样,张解放一家候在市场门口,只要有穿着体面的人进来就上去问问,“老板,要招工吗?”

  等了3天,每天只有三五个老板来招人。“昨天下午1个老板来招搬运工,我这样年纪的人也只能做这个了。跟了他好久,最后他告诉我,不包吃住,1000元一月,搬的货物最轻60斤。”张解放放弃了。

  昨天,终于等到劳动力市场开门了。张解放和妻子、儿子一大早就赶到了。

  “仓库管理员,包吃住,月薪1000元。”看到这条信息,张解放眼前一亮,不错。立即进门咨询。“要高中文化。”他遗憾地走出来,自己只有小学文化。

  “食品厂操作工,月薪850~1000元,包吃住。”张解放又来劲了。但凡看到“包吃住”,夫妻俩都会驻足看个仔细。因为几年的打工经历,已让他们深切体会到租房、吃饭的开销之大,“如果吃住自理,每个月要花掉800元钱。”妻子说。

  所以,夫妻俩的最大愿望是找一个包吃住、月薪不低于1000元的工作,以供养家里上小学的儿子。

  昨天下午,张解放夫妻看中了一个工作:一家农贸市场的帮工,每月1000元、包吃住。傍晚,夫妻俩迫不及待地前往农贸市场了。不过这次也没有成功,张解放说,是卖水果的,一天要工作14个小时,太累了。

  手里有技术

  工作不发愁

  人物:张帅伟

  年龄:21岁

  籍贯:河南许昌

  昨天上午9点半,杭海路外来劳动力服务中心,求职大厅里,个子高高的张帅伟背着一只双肩包,手里还拎着一小包行李,在各家中介所的求职信息栏前转来转去,不过与别人不一样,他看上去一脸轻松。

  今年21岁的张帅伟家在河南许昌的一个农村,没有读完初中就出来干活了。“我会的东西可多了,会开车、冲床、还会压弧焊!”小张说起这些自顾笑了起来。17岁的时候,他就已经会开车了,拿到驾照以后,他干过许多活,开叉车、铲车、挖掘机、出门跑长途;之后又四处打工,学会了冲床和压弧焊。说起压弧焊,小张更得意了:“这个是跟着爸爸学的,技术活,一个月能赚四五千呢,不过做这个辐射也挺大的,对身体不好。”

  因为有好几样技术,所以张帅伟找起工作来,有着许多人没有的从容,大家都围在那里看,他专挑人少的地方去。“其实我要求也不高,工资1200~1500元,包吃住,希望还能有自己的休息时间。”小张说,去年他在杭州一家单位当驾驶员,1个月有1500元,包吃住,而且还有双休日。“虽然平时特别忙,但是休息的时候,我能好好地去西湖边逛一逛,我就是要过这样的日子。”后来因为个人原因,他离开了这家单位,早早地就回老家过年去了。

  上午10点多,市场里人渐渐多了起来。小张说,招工信息倒是有的,不过自己并不满意。他说,其实在家乡,自己家的条件也算不错的。“农村里很多人都在种田,不过我长这么大从来没种过田。妈妈说让我在老家待着,就给我买辆车让我跑运输,算起来一天也有一两百元进账。我没答应,我还是想来杭州。努力点工作,慢慢地挣钱,以后我也能像城里人一样买辆小汽车,过悠闲的日子。”

  慢慢挑

  定要找份适合的

  人物:杨大龙

  年龄:22岁

  籍贯:河南信阳

  在忙忙碌碌找工作的人群中,22岁的杨大龙显得并不是很急切。“一定要找一个适合自己的。”杨大龙说。

  杨大龙是河南信阳人,在老家上过两年的家电维修技校。自去年6月到杭州后,他先在一家工厂当了三个月学徒工,后又到一家音响店工作。“原来的工厂要3月份开工,所以先来看看这里有没合适的。”昨天,他是跟妈妈一起来找工作的。“其实工作不是很急,今天先来看看行情。”他告诉记者。

  大企业是昨天杨大龙寻找的目标。“大型中外合资企业”,一家职介所门口贴的信息吸引了杨大龙,仔细一看,需要招几名钣金工、月薪1500元。他指着信息高兴地说,“这个不错哎,虽然我不会,但可以学的嘛。”

  没一会儿,杨大龙将劳动力市场逛了个遍,“今天贴出来的信息太少了,过几天再来看看。”他的愿望是:到一家大点的企业做家电维修工。

  先学点技术

  再换好工作

  人物:李永新

  年龄:21岁

  籍贯:安徽蚌埠

  昨天下午3点,长乐路的杭州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上午的求职高峰过去后,里面只有20来人还在四处浏览招工信息。来自安徽蚌埠的李永新看着墙上贴着密密麻麻的招工信息,脸上的表情有些茫然。

  小李今年21岁,高中毕业之后,在家乡找了一份销售的工作,不过并不长久。在家过完春节后,昨天,他独自一人到了陌生的杭州,没来得及看西湖,他就奔向了这里。

  “看着这些招工信息,我也糊涂了,不知道想找什么样的工作。”静下来之后,小李说,第一份工作就是做销售的,但业绩并不好,接下来还是想做销售,争取这次做好点。不过逛了一下午却发现很少有销售的岗位。

  下午2点多,眼看着有些人找到了工作,他有点急了。在一家职业介绍所,他交钱领来了一张介绍信。这是一家位于笕桥的服装工厂,包吃包住,月薪1000元。小李红着脸说,本来想去笕桥看看的,联系过厂里才知道还没开门,面试还要再等几天。

  虽然领到了介绍信,他还是在市场里四处逛,希望能发现更好的。“其实认真找,工作还是挺多的。不过我觉得自己没读过多少书,也没什么技术,一般月薪1500元以上的都是招有一定技术的熟练工,我就只能干看着了。”小李说。

  下午4点,人力资源开发中心要关门了。小李有些恋恋不舍地往外走,他安慰着自己:“明天再来看看,如果没有更好的,就先在这家服装厂里安顿下来,趁着年轻,多学点东西,以后就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每日新闻·亲历 A0004 “候鸟”杭城求职记 2008-2-13 钱江晚报a00042008-02-1300024;48257178002CE173482573ED0042F71E[A1-刘火昆≈A1-陈伟利≈B1-张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