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02版:钱经·证券
3  4  
PDF 版
· 大小非减持,考验投资者神经
· 证监会再批两只股票型基金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8年2月1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大小非减持,考验投资者神经
  2月13日,大年初七。被普遍期待的“新年红”并没有如期而至,沪深两市跌幅均超过2%,一片惨绿让仍在农历新年中的喜庆气氛大打折扣。

  这次,偷走投资者“红包”的,是对“大小非”减持的恐惧。

  统计显示,2008年涉及股改限售股解冻的上市公司为956家,合计解冻额度为17026亿元,比2007年增加七成。其中,月解冻额度在1000亿元以上的月份为2月、11月、10月、12月、8月,分别为1427亿元、1690亿元、2001亿元、2679亿元、4087亿元。其中,第四季度的解冻额度占到全年四成,8月份单月的解冻额度就占到全年的两成多。由此判断,今年下半年的行情不容乐观。

  “形象地说,如果说过去的两年,投资者享受了股权分置改革的‘红利’盛宴,那么现在,我们用完了这些免费的饭菜后,必须得为同时消费的酒水买单了。”资深分析师李世彤说。

  减持,就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牵动着投资者敏感的神经。

  2月份将上市流通的股票达到58.02亿股,市值超过1400亿元。2月13日,上海证券报与证券之星联合推出的问卷调查显示,不少散户认为股改限售股的解禁是对2月大盘影响最大的因素。在4个选项中,有47.13%的散户认为“大非减持”是本月的最大利空;其次,选择“再融资”的占27.81%。此外,选择“次级债影响”的占17.67%,而选择“其他”的仅占7.38%。

  “事实上,自上市公司股改一年后,‘大小非’解禁一直是市场的常态,只不过在大跌过后,市场信心还未恢复,恐慌情绪仍在而已。”山东神光金融研究所刘海杰说。

  西南证券首席分析师张仕元表示,全流通市场博弈的大鳄,不是现在的市场主力,而是上市公司大股东之间的博弈。所以,最容易遭到减持的是那些垃圾股和业绩一般的股票,再有就是股权结构不合理的、股价高高在上的股票,套利将是这些股票的主旋律。

  “世间本没有鬼,但人吓人,鬼便被想象出来了。”在财经评论家水皮看来,大小非解禁从理论上的数据确实吓人,但实际数据可能要小很多,大小非对A股投资者的心理压力,才是最大杀伤力,“大小非已经被市场讲成了鬼故事”。

  “鬼故事”正在考验着市场,也考验着管理层的智慧。

  大股东减持一直是二级市场的噩梦。历史回溯至2001年6月,国务院为了增补社保基金开始减持国有股,引发了长达5年之久的漫长熊市。去年,坊间曾数次传闻国有股将进行大规模减持,市场再次呈现出一片惶恐情绪。

  一位资深人士分析说,如果把非流通股股东送股获得流通权作为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半场”,那么这些非流通股能否平稳登陆市场,则是对“下半场”的严峻考验。        吴君强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钱经·证券 B0002 大小非减持,考验投资者神经 2008-2-16 48257178002CE173482573F0004E4EB5[B1-毛卫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