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2版:每日新闻·视点
3  4  
PDF 版
· 鼠年,
民工求职多变化
· 管吃住成了重要条件
· 开始追求“发展空间”
· 对待劳保想法各异
· 精神生活看得更重了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2月1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对待劳保想法各异
  现象:在新的劳动合同法正式开始生效的当下,招工似乎一切都与往年不同了。2月15日,位于杭海路的杭州市外来劳动力服务市场大厅外,一家企业把招聘单直接贴在了面包车上,“月薪1500,愿意来的现在就可以上车。”应者寥寥。民工们很清楚,1500元是纸上的,“扣了这个金那个金,拿到手上的就没那么多了。”一旁围观的民工们指指点点地说道。“到头来真正拿到的也就800多”。大厅内外,招工单位的摊位前询问的人多,真正应聘的人少。

  这并不是偶然现象,今年以来,招工企业每年都存在的缺工现象依然严重。杭州市外来劳动力服务中心主任向明华说,现在招工单位最紧缺的是餐厅宾馆服务员,另外一线操作工如装配、电子等行业的需求量也很大。“这两天市场提供的工作岗位有18600多个,涉及120个工种,招工单位有869家,可是民工人流量每天却只有1500多人。”

  

  说法:浙青职业介绍所的工作人员说,新劳动法实施之后,用人单位除了审查求职者的资格证书之外,还希望对方出示户口所在地公安机关开具的政审证明,有些老板甚至还会派人到民工以前的单位了解其工作表现。新法实施后,中途辞退工人的话,企业要承担很大一部分损失,所以企业主们就只好在进人时把好关。

  相比规范的“五金”,更多的民工迫切希望的是加工资,最好是不断地加工资,甚至于期盼把各种保险金折成工资。“做几年有更好的地方的话肯定要换工作的,要是签了合同交了五金就走不了了。”在采访中,几乎所有的民工都有这样的想法。

  招工单位有着自己的忧虑,一家酒店的人事主管告诉记者,“作为企业,我们一向重视员工的福利待遇。但如果年年都面临人员流失,招不到人,企业都维持不下去,那拿什么来付工资呢?可是现在新法实施之后,除了不断上涨的工资又要多加一笔费用,企业也为难。”

  

  记者点评:雇主与雇员的矛盾是永恒的矛盾。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后,对雇方还是求职方都是新考验。对于流动性很强的民工而言,宁要钱不要“五金”的想法源于“落袋为安”的考虑;而对企业而言,用850元的最低工资作为起薪,然后再把各种补贴、保险等加上去凑成一个相对漂亮的“1500元/月”或许是市场状态下的无奈之举。

  解决问题肯定非一日之功,当前状态下,民工兄弟或许应该这样想:在劳保、薪资发放等方面,浙江已经算规范的了,到别的地方或许更糟,因此找个好工作,学点技术拓展空间才能多挣钱;而对于浙江众多中小企业而言,可以考虑为民工提供一些其他有吸引力的条件,例如好的劳动环境、实行休假制度、提供夫妻房、建立职业培训制度等,通过这些手段来吸引应聘者。

  而长远来说,随着劳动保障制度日趋完善,人民币不断升值,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这种种因素的倒逼之下,或许,加快产业升级和自主创新,才能真正脱离“劳动力密集产业”的桎梏,摆脱用工荒。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每日新闻·视点 A0002 对待劳保想法各异 2008-2-17 48257178002CE173482573F1003E4DE3[A1-徐健(新民生)≈B1-陈进红]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