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02版:人文·文化新闻
3  4  
PDF 版
· 这就是解放思想!
· 采访点睛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2月2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天云山传奇》、《牧马人》、《芙蓉镇》,20年前谢晋的这几部作品最初都陷入争论的巨大风波,而今天它们都成了经典。日前在上海谢晋导演家中,面对本报记者谈起那段往事时,谢晋深有感慨——
当年挨批的电影现在都成了经典

这就是解放思想!
■本报记者 张瑜
  编者按

  

  

  自本报推出“纪念改革开放30年特别报道”以来,社会反响热烈,读者给了我们很多建议,其中有一条我们觉得非常有价值,那就是,除了回顾感性的历史细节,还需有深度的理性分析,才能使这组报道更有厚度。

  为此,我们特别推出一个系列报道——与思想界、文化界、经济界等著名精英人士对话,这些人,有些是决策者,有些是参与者,有些是研究者,对于我们国家这三十年来所发生的事情与思想解放的关系,他们的理解更深更透彻。

  《天云山传奇》

  差点被枪毙

  说到谢晋的代表作,《天云山传奇》、《牧马人》、《芙蓉镇》肯定是绕不过去的。上世纪80年代初,当中国社会刚刚开始反思自己在过去十几年所走的弯路,刚刚开始给右派“摘帽”,谢晋就以他的政治敏感性,拍摄了这三部以小人物在政治运动中所经历的坎坷命运的影片。有人说,谢晋开创了中国电影一种新的叙述方式,因为他的电影是与这个国家的政治生活同步前行的。

  不过,在谢老的回忆里,这些影片在给他带来荣誉之前,带来的先是非议和压力。

  “1980年拍摄《天云山传奇》,就差点遭遇枪毙的命运。”谢老说。当时,谢晋刚接到本子,夫人就坚决反对。夫人说,这个本子太危险。理由是:小说是一回事,拍成电影影响太大,一旦出纰漏可就不得了。后来是上影厂厂长徐桑楚拍胸脯表示,政治上出问题,他作为上影厂一把手可以负全权责任,这才得以开拍。

  拍摄过程中也是风波不断。在九华山拍外景时,刮来一阵“反右题材搞不得”的风,导演和演员在如何掌握政策方面都是小心翼翼。而徐桑楚也几次三番赶到拍摄的外景地,反复给谢晋做工作,说上头通不过,不改剧本就不让拍下去。大家都是顶着压力,边拍边改剧本,心里一点底都没有,也不知道片子拍完了能不能上映。

  好不容易盼到了公映,风波又起。在民间的一片叫好声中,有人出来指责此片有严重的政治问题,说像仲星火演的“吴遥”这个人,有损党员形象。四川等地更是禁放该片。某省报发表社论加以批判,《文艺报》也在讨论的名义下刊发批评文章,一时间争议四起,风声鹤唳。

  《天云山传奇》是坎坷重重,《芙蓉镇》也没有幸免。当时在上海美琪大戏院举行首映式,观众已经黑压压地坐了一片,主演姜文却迟迟不到场。谢晋说,他坐在台上,心里那个急啊,因为广告早就打出去,说姜文、刘晓庆等主演会来参加观众见面会,很多人就是冲着他们来的。现在食言了,可怎么对大家交代呢?焦头烂额的谢晋只好一个劲向大家道歉。后来得知姜文当时飞机票都买好了,但有人发话说,这部片子是要受批判的,不能去,只好临时去退了机票。

  其实,不光是这三部以反思为主题的影片,谢晋的电影几乎都遭遇过风波。

  《女篮5号》被人指责搞金牌主义,没有写党的领导。

  《红色娘子军》因为描写了爱情被批判,“有人说王心刚和祝奚娟有爱情的眼神,后来被迫剪掉了很多地方啊。”几十年后再谈起这部影片,谢晋还在为当年的那几剪刀而心疼。

  由“谢晋模式”

  到“剪刀恐惧症”

  谢晋在上世纪80年代前期拍摄的一系列回顾和反思历史的电影,既奠定了他在电影界的地位,同时也激起了更多的争论。    

  1986年,《文汇报》发起关于谢晋电影模式的讨论,一石激起千层浪。

  作为新时期中国电影的标志性人物,一方面,谢晋的《天云山传奇》、《牧马人》、《芙蓉镇》等一批电影,触及了“十年动乱”对人性的戕害,触及了一大批知识分子的灵魂和命运,开了电影全新反思的先河;另一方面,一批年轻的电影人和评论家不满足于谢晋电影中将灾难归结于个人道德的简单批判,也不满足于传统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渴望有新的电影语汇和更深刻的反思力度。

  这场持续了近一年的大讨论,将原本只是几个年轻学者在上海一个小型座谈会上的发言,推向了全国文艺界。这场讨论,事实上已经远远超出了对谢晋电影的评判,其影响,不仅直接带来了当时影坛主力的第四代导演群体的创作活跃,也为以后第五代导演的崛起打下了基础。

  也是在这一年,《文汇报》在9月5日头版发表了《陈旧的审查意识需改一改才好》的报道,直面当时弥漫在电影创作人员中的“剪刀恐惧症”。此文一出,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报纸纷纷转载,在电影界更是洛阳纸贵。不久,电影审查制度终于出现了重大改革,几十年一贯制的“背靠背”的审查方式,终于改成了“脸对脸”,过去那种一言堂式的“缺席审判”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创作人员可以直接进入审查会场,平等讨论,共同修改。

  电影界还应

  解放哪方面思想

  “我们的导演应该拍老百姓喜欢看的电影,拍普通老百姓看得起的电影,让更多人愿意,也有能力走进电影院。”这几年来,几乎在每一个公开场合,谢晋都不忘做这样的呼吁。这次,问起谢晋当前解放思想的命题时,他把话题集中在电影界。他太爱电影了,太懂得电影艺术对公众思想启蒙、教育的作用了。

  “你不要看现在的电影票房动不动就收入几个亿,有多少人买得起电影票?中国老百姓有电影看吗?我敢说,百分之七八十的农民都没得看!一是不想看,二是看不起。”一说到这个问题,老人的嗓门陡然高了起来,“杭州的电影院上座率在全国都算是好的,但你去调查调查看,杭州附近的农村,有人包场看电影吗?三四十元一张票,农民怎么可能来买啊!”

  电影票价似乎是谢晋心头永远的痛。谢晋的公司就在上影厂附近,他说,有空的时候,他经常会走进电影院去看一部电影,那是他保持了多年的爱好。

  一部讲述桥梁专家茅以升的电影,一直在他的计划之列。“现在最大的困难是没有好剧本,已经改了好几稿,但都不太满意,还在找人改。”说到这里,谢晋长长地叹了口气,“我们这代人还在挣扎”。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人文·文化新闻 C0002 这就是解放思想! ■本报记者 张瑜 2008-2-20 钱江晚报c00022008-02-2000019;钱江晚报c00022008-02-200001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