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6版:每日新闻·现场
3  4  
PDF 版
· 援赣官兵今日班师
· 跳闸停运23天之后……
· 三名患者新生有望
· “爱心互助”为名 非法集资是实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2月2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完成跨省抢险任务——
援赣官兵今日班师
■本报通讯员 蒋小毛 本报记者 徐建国
  本月12日清晨,驻浙某部万余官兵紧急开赴江西赣州,支援当地抗雪抢修电路——年前的数次暴雪,使当地电塔损毁严重。经过1个多星期的奋战,昨天他们已经胜利完成了既定任务,并将于今日启程回浙,比预期提前了6天。

  这是极其艰苦和危险的一次行动,这是斗志昂扬和充满激情的一次战斗,这是给当地百姓带来光明和希望的一次军旅。老兵们感叹,这让他们想起九江抗洪那年的情景。

  连日来,本报记者追随驻浙某部红军团,记录了这次特殊使命中的点点滴滴。

  驻浙官兵,今日返程

  昨天下午,赣州信丰西牛镇的朱小梅还是像往日一样来到自己工作的企业。由于当地只接了一根临时电线,居民生活用电虽然得到了基本保障,但当地企业却始终无法正常开工。“我只是来看一下电有没有通,能不能来上班了。”

  “往年正月初六就开工了,可今年到现在还没正常复工。”朱小梅丈夫早逝,两个孩子现在都在读高中,她是家里收入的唯一来源。“他们一开学就要2000多块钱呢。”朱小梅这些天一直满脸愁容:“我们收入按天算,现在两天只能上一天班,收入也只有原先的一半了。”

  不过,昨天她很开心。单位告诉她,官兵们的任务已经完成,电线马上就可以全部接通了,就这一两天可以复工了。这让她看到了希望。

  这消息同样令她所在的企业开心不已。“春节前,因为停电,货物没准时送达,我们亏损了800多万。”企业的周厂长说,他们都已经做好了继续亏损的准备。“想不到子弟兵的效率这么高,没几天就把任务完成了。这样我们加班加点的话,应该能完成得了二三月份的订单。”厂长和员工们的脸上重新展露出笑容。

  任务完成了,官兵们也将踏上回家的路。今天早上6点左右,他们就将驱车返杭。“我和邻居们一定会早早起来去送他们一程的。”朱小梅说。

  感冒两天,重活累活一样没拉

  红军团驻地的临时就医帐篷内,好几位官兵还在挂着点滴,不时传来咳嗽声。

  老兵涂必云就是其中一个。他参军12年了,参加过1998年的九江抗洪。“感冒好几天了,肺部这儿有些疼。”2月17日晚上,涂必云不住地咳嗽,一只手按着胸部。

  两天前,是官兵们任务最重的时候,他们要扛着重型器材上山。山底到山顶,少则数百米,多则一两千米,往往还没到山顶就已是全身大汗了。“实在太热了,我们就脱掉外衣下山,一阵风吹来,突然就感觉有些不对劲。”

  虽然已经有些咳嗽发热,第二天涂必云依然和战士们一起“出工”,重活累活一样没拉下。“我们是老兵,应该给年轻战士带头,怎么能有点小病就偷懒呢。”涂必云说,而且这次行动大家干劲都很足,这让他想起了1998年抗洪的场景。

  “以后参加这样行动的机会不多了。”今年年底,涂必云就要退伍了。为了参加这次行动,过年他连家都没有回,而他的家其实就在离部队不远的转塘镇上。

  高山抢险,留下累累伤痕

  只要稍加注意,我们就能在官兵们的身上找出一道道新留下的疤痕。“现在已经结痂了。”某炮兵连连长霍敬军摸了摸右耳,若无其事地说。

  这道伤口是霍敬军在开山路除草时留下的。2月15日下午, 炮兵连接到紧急任务,赴新支援点扛一批器材上山。山陡路小,霍敬军带头除草造路。杂草丛中,锐利的树枝刮到了他的右耳,刮出了2厘米长的一道伤痕。“感到有点疼。”霍敬军用手一摸,手上便粘上血迹。不过,他擦了擦后,看看已经不怎么流血了,又轮起锄头。

  “这点伤真的算不了什么。”霍敬军说,“出来执行任务,哪有不受伤的。你看看,我们战士的手上、脚上都有伤。有跟我一样被树枝划破的,也有爬山滑倒的。毕竟山路不好走,脚下容易打滑,险情无刻不在。”

  是啊,看着战士们的手和脚,划破倒还是小事,基本上每个人的手都生了冻疮,肿得跟萝卜那么粗,锐物稍一触碰就会流血。一个叫易小虎的战士,冻裂深度都快触到骨头,让人不忍多看。战士说,这是年前在杭州抗雪的时候留下的。

  身上伤痕累累对官兵来说似乎都没什么大不了。“这是当兵人的见证,是荣誉的象征。”战士张胜笑了笑说,他们现在最关心的不是第二天的活有多累有多苦,而是期盼着能痛痛快快洗个热水澡。“从杭州出来到现在我们都还没洗过澡呢。”他在脖子上轻轻一搓,就搓出厚厚的一层污垢。战士们见状,都哈哈大笑了。

  电话里,

  听着新生儿的哭声

  抢修电路任务紧急,正在家中享受天伦之乐的官兵不得不纷纷回到部队,这其中不乏主动请缨者。

  出发前往江西前,某连连长杭晓刚已经知道妻子即将临产。在这种特殊情况下,他本可以要求回家照顾妻儿。可是他却说:“妻子家中有人照顾,但部队里新入伍的战士却让我放心不下。”杭晓刚并没有因此申请假期。

  2月14日,他正带着战士们在山上除冰立电线杆时,收到了一条家里的短消息,大意为:顺利产下一子,母子平安。“消息是9点多钟发的,正是儿子出生的时候。”杭晓刚说,可惜由于山上没信号,他12点钟才收到消息。“家里肯定给我打过电话,没打通。”

  收到消息后,杭晓刚立马给家人打去了电话,儿子的哭声通过电话线遥遥传来,他的眼泪顿时涌了出来。“儿子出生自己没在身边,对母子确实有些愧疚。”杭晓刚说,“不过相信他们会理解的,毕竟我是一名军人。”杭晓刚打算,回杭州后就向部队请假回家探望母子。

  战士毛向春也是如此。今年已经30岁的他至今没有解决个人问题,连队在春节前特意给他下了“命令”,让他回九江老家好好休个假。到赣州时,连队也没有通知毛向春。

  可毛向春还是得到消息。“江西是我的家乡,我没有理由不来。”毛向春的话就是这么简单,他花了近千元钱,连夜赶到部队所在地报到。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每日新闻·现场 A0006 援赣官兵今日班师 ■本报通讯员 蒋小毛 本报记者 徐建国 2008-2-21 钱江晚报a00062008-02-2100003;钱江晚报a00062008-02-2100018;48257178002CE173482573F5004352E0[A1-徐建国≈B1-章晴];钱江晚报a00062008-02-2100020;钱江晚报a00062008-02-210001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