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月19日,本报“海选· 30年30事——浙江各地最解放思想的事”连续报道中发出对我省这30年来“旧闻今读”的征集后,这两天很多读者打来电话讲述当年给他印象最深的新闻,一位何先生拿着当年的旧报纸来到编辑部,对本报记者说:“你们只要把对同一件事多年前的报道登出来,读者一看就知道,我们的思想解放了。”
事件一:“红楼剧团”能不能来浙江挖“角”
旧闻回放:本报1月6日曾予披露的上海越剧院红楼剧团强行“嫁接”一批浙江越剧“小百花”事件,近月来日趋严重。舟山、诸暨、桐庐三个享有一定声誉的市、县越剧团,由于主要演员被“移植”,经济上、声誉上蒙受损失,剧团权益受到侵害。我省有关方面日内将组成专门小组前往上海交涉。舟山市越剧团花旦演员王志萍、诸暨县越剧团小生演员钱惠丽、桐庐县越剧团花旦演员单仰萍,都是我省近年培养起来的青年尖子演员。上海剧团竟以解决户粮关系和住房、加工资、发奖金、演主角、拍电影、出国,甚至“与爱人调在一起”等许诺,诱惑、唆使三人离团。现在,这三位演员均已书面或口头向原单位辞职并申请加入红楼剧团。
——摘自1987年5月14日 《钱江晚报》《上海红楼剧团不择手段挖人墙脚》
蓦然回首:视跳槽为家常便饭的当下,很难想象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要换个单位有多难。1987年的人才流动,除了调动、对调等机会,几乎要在一个单位干到退休。所以上海红楼剧团挖走了浙江三个地市剧团的台柱子,当时引起了浙江人的愤懑,这种挖角行为被斥为可耻的“挖墙脚”。现在社会却发展到猎头公司林立,一个职业经理人如果没有猎头来挖,反而觉得不够成功。
推荐者:杭州市新华坊3单元 单战
事件二:冯根生持股行不行?
旧闻回放:1997年10月7日,正大青春宝公司提出“工者有其股”决议,冯根生作为主要经营者至少要认购2%的股份——计300万元。这项被“青春宝”员工视为“第二次合资”的重大举措,在操作中遇到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难题:冯根生的股份该如何算?他的经营智慧、对企业作出的贡献及由此带来的知名度,算不算是他个人的无形资产?如果算,又该由谁来评估?可否作为对他经营业绩的奖励,折算为其个人股的一部分?
冯根生说,党的十五大关于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精神,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要通过调整企业现有的分配关系来充分调动大家积极性。谁都知道,企业经营者的精神状态会对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对邓小平同志“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观点,我的理解是:“也应让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家们先富起来。”
——摘自1997年10月15日《钱江晚报》
《冯根生,该不该持300万元股?》
蓦然回首:个人持股,当时引发争议焦点大多是:如果冯根生持股300万的经验被普及,会不会引发一轮抢购国有资产“大风潮”?一位老人甚至说,“冯根生是不是共产党员?是党员,就要讲奉献。我们当年干革命的时候,谁计较过自己的利益?”现在付出劳动羞于谈报酬或不该谈报酬这种现象已成为过去,国营企业的经营分配方式也更灵活,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已经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和社会舆论的肯定。持股已经成为调动企业家积极性的一种普遍做法,现代企业中股权激励成为吸引优秀人才的有效手段。
推荐者:杭州市三生石投资公司 何先生
事件三:
拆乎?保乎?运河要不要为一座桥拐弯
旧闻回放:尽管它(广济桥)的历史功绩造就了一个江南名镇,但如今已成为阻塞水上交通的“瓶颈”。广济桥航段系进出杭州港必经之地,近几年来每年过境运量在2000万吨以上,船只流量最高时为每分钟4.8艘,每天有数千船只穿行于这条黄金水道。一到枯水期,常发生堵航现象。面对这种危急状况,杭州航管处曾组织港监、航道、运管等部门专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拆留两个方案。拆者认为应拆旧桥,建新桥,拓宽航道;留者认为可保留老桥,另辟航线。
——1994年12月11日 《钱江晚报》
《拆乎?保乎?——话说塘栖广济桥之命运》
蓦然回首:当年对广济桥是保是拆在杭州引发很大争议,文物管理部门力主保留该桥。他们认为广济桥对于研究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研究改进中国古代石拱桥的建筑有相当价值。但当时还有另一种声音:拆!理由也很理直气壮:可以让大运河上的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现在,为一棵老树让一条高速公路拐弯,开发一个楼盘先期进行文物考古的事越来越多,当保护文物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我们发现,13年的那场争论确有解放思想的意味,可喜的是,至今,广济桥仍然完好。
推荐者:杭州越秀经济有限公司 洪飞飞
事件四:
纯文学杂志《江南》要不要在全国招主编
旧闻回放:3月11日,中国作家网和浙江人才网上同时刊登了一则招聘启事:《江南》杂志社在全国公开招聘主编。这是继《诗刊》、《中国作家》和《小说选刊》公开招聘3位副主编后的又一家纯文学杂志招聘公告。
——摘自2005年3月15日《钱江晚报》
《〈江南〉铁了心要招一个好主编》
蓦然回首:当年作为一个地方性的纯文学杂志《江南》公开在全国招主编一事在中国文坛引发很多争议,许多都认为“这是一场秀”“难道浙江没有这样的人才吗?”然而,三年持续增长的发行量和“2006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揭晓,刊发于我省唯一的纯文学杂志《江南》的中篇小说《我们能够拯救谁》,短篇小说《洛城戏瘾》均上榜。”等成绩说明,这场“人才引进”的事,浙江做得是对的。
推荐者:杭州市民 温玉
事件五:私人企业家能不能包机?
旧闻回放:1991年春节,湖南省民航局派员到温州实地考察,与王均瑶几度协商,达成协议:温州至长沙航线,由王均瑶承包经营。温州民航站也随之与承包经营者签订了地面保障协议,负责售票、安检、机务等工作。1991年7月28日,一架“安20”型民航客机从长沙起飞,平稳地降落在瓯江口海滨的温州机场。
——摘自1992年6月30日《浙江日报》
《“天龙”是如何起飞的》
蓦然回首:1991年,坐飞机不是谁都可以的,连买机票都需要县团级以上的证明。私人承包飞机航线,听来像天方夜谭,民营企业均瑶集团却做了这件“胆大包天”的事。在盖了100多个图章后,王均瑶硬是在中国民航森严铁桶一般的大门上撬开了一条缝。这条缝也象征着私营企业发展空间更大,更自由。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思想放开后,现在民营企业发挥作用的空间更大,不仅已能成立航空公司,国家还鼓励民营企业进入水电建设领域、石油等能源领域,甚至是军工领域。
推荐者:南都德迦小区 韦小姐
事件六:那场大火该不该烧?
旧闻回放:杭州市工商局、标准计量局、物价局、消费者协会联合发出通报,要求各商业企业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颁布的《工业产品质量责任条例》,对劣质纸板衬皮鞋必须坚决查处。市工商局对已被没收的五千四百余双劣质皮鞋,对其中尚有使用价值的,打上标记后按惩罚性价格由新华百货商店出售,货款上交国库,其余全部销毁处理。
——摘自1987年8月8日《钱江晚报》
《严禁劣质纸板衬皮鞋上市 今后再有犯规者处以重罚》
蓦然回首:当年武林门,杭州市下城区工商局工作人员的一把火,烧毁了5000多双温州产的劣质皮鞋,这把火刺痛了所有温州人的神经,他们开始明白,之前他们在很多事情上是“解放思想”的,但现在,他们最需要解放的思想其实是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用诚信来经商。12年之后(1999年),部分温商在杭州点燃了第二把火,烧毁了2000多双假冒温州名牌的伪劣皮鞋,这场火让温州人扬眉吐气了,也尝到了解放思想的甜头。
推荐者:温州市民 杨遇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