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01版:钱经
3  4  
PDF 版
· 一个大户的白糖狙击战
· 巨额再融资
猛于虎
· 黄金大涨,有市民一次买走12公斤金条
· 应对震荡市的三十六计
· 中新股那么难,不妨试试“打”可转债
· 巨额扩容冲击股市
再融资已成股价“毒药”?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2月2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巨额再融资
猛于虎

  ■本报特约撰稿人 海通证券 陆成渊

  

  本周有两大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重大消息,一是国际铁矿石价格在日本钢铁企业的主导下尘埃落定,2008年上涨幅度可能高达令人屏息的65%;二是浦发银行继中国平安巨额再融资案后故伎重演,传闻可能增发400亿元。可能并没有多少市场人士意识到,这两个消息其实蕴含着重大内在逻辑关联,并且机缘巧合地正好凑在同一周公布出来。

  市场对此的反应可谓判若云泥。广东明珠、金岭矿业、西宁特钢等铁矿石股狂飙拉升,而浦发银行则在周三跌停后,周四继续大跌6%,周五跌7.5%,三个交易日市值蒸发480亿元,市值损失已赶上其准备募集的资金量,讽刺意味可谓深重。不仅如此,浦发还带动银行股整体下挫,由于周五中石化也出现巨额再融资600亿元的朦胧传闻,周五指数终于再度狂泄,年线被一举击穿,使周一、周二放量反弹的短期多头局面完全付之东流。

  何以说这两个消息具备内在关联呢?我们知道,中国虽早已是世界最大钢铁生产和消费大国,但整个产业存在如下两个问题,一是产品链的低端化,二是产业整合度极低,全国竟有120家钢铁企业拥有独立的矿石进口权,对外完全形不成定价权合力,以致国际铁矿石价格长期被巴西和澳大利亚几个铁矿石企业和日本几大钢铁企业握于股掌,而日本大企业早在上世纪就挟雄厚资本实力大量参股投资国际大铁矿石企业,乃至演变成今日国际铁矿石大涨竟对其有莫大好处、而中国这一世界最大钢铁生产国反而对原料价格几乎无任何置喙余地这一可悲局面。痛定思痛,我们是可以想象决策层不惜代价整合国内产业资源,力争形成世界性产业巨子的迫切心情了。

  由此就有了中国平安和浦发银行的巨额再融资计划跃跃欲试地准备出笼了。从本意上考虑,客观地说,平安和浦发都是出于通过资本市场尽快壮大自身实力,以更好地面对日趋残酷的产业竞争环境的考验。平安再融资的投入项目并未详细公布,但我们从目前群雄割据、烽烟四起的国内保险市场的现状和美国次级债危机导致美国金融机制急需国际资本补充这些情形,不难揣摩出平安的真正算盘。浦发的力争充实资本,试图通过购并上国投和上海银行来打造上海这一未来国际金融中心的金融控股平台的战略意图昭然若揭,不可不谓的良好意愿和深谋远虑的举动,为何导致A股市场投资者大举地“用脚投票”呢?

  一切的根源在于这些极其庞大的融资计划的非市场化色彩。我们完全看不到上述公司的长远的科学战略规划,看不到其广大流通股股东对这些巨额融资计划的看法和意见,看不到融资后的具体投向,看不到公司对由于巨额融资可能对公司被摊薄的各项财务指标变化的明确提示,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个天文数字的融资额和公司经营管理层的“悍然”态度。比较股改的市场化举措,和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之间良好沟通,最后达到双赢的均衡博弈结果的情状,再联系到后续将可能有多少上市公司借“产业整合”之名行圈钱之实,市场以暴跌来回应是再正常不过的。

  更何况,巨额再融资的始作俑者中国平安,已经是一家外资控股色彩颇为浓厚的上市公司,汇丰集团通过H股和A股掌握的股权已远远超过国有股份数倍,或许实际情况并不会如“阴谋论者”说的那样耸人听闻,但其中引人遐想之处还是存在的,事实再一次证明,以优化资源配置为功能的证券市场,应该摒弃一切非市场化的运作手段,面对周边市场的动荡和国内经济运行环境正在发生的变化,市场扩容似更应理性、有序和透明化,并充分考虑市场的承受能力。否则,受伤害的,决不仅仅是中小投资者。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钱经 B0001 巨额再融资
猛于虎
2008-2-23 48257178002CE173482573F7002DDCB4[A5-陆成渊≈B1-毛卫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