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台州记者 黄敏
本报通讯员 徐慧棋 刘海超
本报讯 一种吸入几口就会致命的危化品,通过普通物流运输车运到台州临海时泄漏,上千群众为此恐慌。驾驶员因吸入过量毒气而死亡,数人在抢险中受伤。2月22日,临海当地各部门经过近5个小时的紧张战斗,终于成功地将危险排除。
集装箱车上,危化品泄漏
2月22日,临海市江南开发区小龙物流公司一辆从无锡开往温州的集装箱货车,在运输过程中,化学危险品发生泄漏。
当天下午3时04分,临海市消防大队临海中队接到指挥中心指令,称有硫酸味的危化品泄漏并正冒着白烟,估计有较强毒性。消防官兵立即带上防化服等处置装备赶赴现场。
官兵们抵达现场后,发现物流车驾驶员已不知去向。而这辆15米长的大型物流集装箱车上,装着15桶每桶净重270公斤呈液态的危化品,已经开始泄漏,还不时听到“嘶嘶”的响声,并且已有液体顺着车厢流出,原来冒出的白烟逐渐变成了黑烟。
消防指挥员意识到这不是一起普通的泄漏,立即将人员车辆调整到上风方向,并请求临海市消防大队增援,同时立即对现场进行警戒。
剧毒“双光气”危及千百人
5分钟后,增援官兵赶到。稍后,临海市政府、公安、环保、化工专家、医院等部门人员相继到场并成立了处置指挥部。
江南派出所民警和消防官兵开始寻找事故车驾驶员,十多分钟后驾驶员被找到。经详细了解,驾驶员称不知内存货物具体名称,随后驾驶员从驾驶室内寻找到发货单。通过发货单向厂方了解,得知该泄漏化学物品为氯甲酸三氯甲酯(俗称双光气),属剧毒物,对人体肺部伤害较大,吸入过量会引起窒息死亡。
此时,泄漏的氯甲酸三氯甲酯与空气发生强烈反应,产生刺激性很强的气体,白色的气体烟雾笼罩在货车周围,随风飘散,现场几百米内人员根本无法正常靠近。附近老百姓都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等症状,此时如再有更多的气体外泄,后果将不堪设想。
三战斗小组火速成立
指挥部根据现场情况,将参战人员分成三个战斗小组。第一战斗小组由公安、消防人员组成警戒组,一起负责设置警戒区域,紧急疏散附近近千名群众,防止事态恶化。
第二战斗小组由医院组成救治组对中毒人员进行抢救。
第三战斗小组由化危专家、环保、消防官兵组成处置组,进行灾害处置。消防指挥员利用随车笔记本电脑中的化学灾害处置辅助决策系统,查询理化性质、处置程序和注意事项,并负责了解氯甲酸三氯甲酯的具体数量以及泄漏具体部位,最终确定了排险方案。
由于当时风向不定,泄漏车辆所停位置又属于104国道旁边,过往车辆和人员较多,对事故处置造成很大困难,指挥部下令由消防战士宋沈阳将事故车辆开到距事故地点400多米以外的一块空地上。
身穿防化服抛撒石灰粉
16时许,环保部门运来了石灰,准备发现泄漏源后进行综合处置,各项准备工作全部就绪。
4名消防战士穿着内置式重型防化服进入车厢清理覆盖在该化学品桶上的其他物品,试图寻找泄漏点。由于车厢内已是毒气弥漫,官兵根本看不见内部情况。经过两次清理,还是未发现泄漏点。指挥员又相继派出三批人员进入才发现在靠车头一侧有挥发气体,估计泄漏点就在该处。经过对积压货物的清理,4个多小时后战士们终于在车厢中间部位发现了泄漏源点。
所幸的是15个危化品桶中仅有一个发生泄漏,该化学品的塑料桶爆裂,裂口约10厘米左右,泄漏物质所剩无几。消防队员立即将该桶化学品抬下,用石灰粉综合处理,同时用石灰粉将车辆上残留物质进行中和,并将泄漏桶成功堵漏。
有关专家与消防官兵再次对所有化学危险品桶进行了检查,在确认未泄漏后,将其余14只桶成功转移至另一辆车上及时运离。参加处置的人员现场进行了洗消,防止毒源外带。20时许,当地工厂和百姓恢复了正常的生活秩序。
事后,该车驾驶员因吸入过量气体被送入医院,昨天凌晨2时抢救无效死亡,另有4人不同程度中毒,但无生命危险,此次事故有关部门正在进一步处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