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3版:每日新闻·时评
3  4  
PDF 版
· 一周读报
· “回应”与“炮轰”同样珍贵
· 期待“限价”拉住房价
· 人行道与豪华病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2月2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回应”与“炮轰”同样珍贵
□李家伟
  一句“所谓看病难看病贵,我走遍全世界看病最不难是中国,看病最不贵是中国”的言论引起轩然大波。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市卫生局副局长曾其毅面对“一片骂声”开设了博客,对此事作出回应。(2月24日《南方都市报》)。

  不久前,广州市政协副主席郭锡龄“炮轰”铁道部并声称要把“铁道部的人撤职”,而铁道部有关人员也做了“针锋相对”的批驳。成为一时间的热点话题。笔者注意到,针对铁道部的“批驳”,很快就有媒体表示了异议,从一个侧面表达了对“炮轰”的支持与肯定。

  笔者以为,“炮轰”的出现当然是社会进步、民主发展的表现。我们的“炮轰”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我们“炮轰”的力道不是太大了,而是还太弱。可以说,没有“炮轰”的社会是可怕的,那种“静悄悄”的局面才是我们极力避免的。但在与此同时,作为被“炮轰”的对象,当然也应该及时作出“回应”,笔者以为,这种“回应”与先前的“炮轰”同样珍贵。

  这种“回应”体现了对民意的尊重。立论有高低,观点有差异,“炮轰”不可怕,可怕的是根本不把“炮轰”当回事甚至通过种种手段让“炮轰”者知难而退或者“杀鸡给猴看”,让“炮轰”的千钧之力打到棉花堆上化为无形。如此一来,不但让“炮轰”失去了意义,更伤害了正常的监督机制,让更多人选择“安全生产”。这是我们想要的吗?当然不是。

  所以,这种在面对“炮轰”时的“回应”就显得同样珍贵了。因为这“回应”同样属于社会声音多元化的一种,话不说不透,理不辩不明。“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应该成为我们在面对“炮轰”与“回应”这种观点碰撞时的基本态度。面对“炮轰”,被“炮轰”者,尤其是政府部门或公众人物,更应在第一时间进行“回应”,可以承认、道歉,可以解释、分辨甚至“批驳”,而对于他们的“回应”,公众也会再次进行解读。这样一个过程,就是信息过滤和观点清晰的过程,只有这样才会让“炮轰”取得最大量值的社会效应。而我们的社会,也会在这种“你来我往”的观点交锋中日益习惯“炮轰”与“回应”,日益习惯面对多元的声音与观点。

  像珍惜“炮轰”那样来珍惜“回应”,毕竟,这也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每日新闻·时评 A0003 “回应”与“炮轰”同样珍贵 □李家伟 2008-2-25 48257178002CE173482573F9004970B2[B1-陈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