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连日的暴风雪天气使得由本报与精瑞运动俱乐部主办、杭州市登山运动协会协办的市民登山活动暂停。昨日,登山活动大幕重启,市民们的热情就像开闸的洪流一般汹涌。
7:15 出发
活动的集合时间是七点半,当记者提前十多分钟赶到赤山埠停车场集合地点时,里面队旗招展,熙熙攘攘地站了数百人。熟悉的山友互相送出新年的祝福,家长里短地说说正月里的趣事;新来的忙着询问路线及注意事项。
总指挥周森轩笑道,其实来的人远不止这些,因为怕路上拥挤,前面已有两拨人提前出发了。再加上大家对这条路线比较熟悉,好些人不用带路,自己也能上去。
果然,记者看到上山路上,一些市民正三五结伴地前行。
7:25 磨砺
昨天的登山线路是从三台山出发,登顶南高峰后下山。虽然大部队还没出发,于楷岳和妈妈早已上路。“我们慢慢走,如果跟他们的节奏会吃不消的。”
于楷岳是文龙巷小学四年级学生,自从上月首次参加了本报组织的登山活动,就深深地喜欢上了。“那次登的是十里琅当,走到半路我就吃不消了,可他早已走到前面。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向前,最后总算完成了任务。”于楷岳妈妈说,“今天早上他很激动,六点钟就起床了。看来这还真是一项锻炼孩子们意志的好运动。”
7:50 寻春
那些提前出发的到达后此时已开始返回,他们小跑着下山,两位头发花白的长者忙向旁边避了避。“他登山可厉害啦,都登过喜马拉雅山呢。”个高的指了指个矮的说道。
原来,那个矮长者从事水利方面的工作,年轻时曾援外尼泊尔,就在那时候登上过喜马拉雅山。因为要四处修建水库,他工作的地方风景优美,条件也相当艰苦。“像贵州黄果树瀑布,我呆得已不想再去。”
“对于我们来说,再没有比健康更重要的事了。登山让我们老有所乐,对健康又很有好处,杭州地理条件独特,生活在这里真是种幸福。”当记者询问他年龄,他答道:“登山人流行说‘公岁’,小得很,才三十多呢。”问他姓名,个高长者笑着代言:“姓陈,名‘二春’,这就是登山之目的啊。”
8:30 盖章
南高峰顶上,拿着纪念册等待盖章的人从亭子里排到了山路上,工作人员王水花盖得手都发酸。
“我是七点十分左右到这里的,当时已有二十多人等着,从那时候开始到现在都没停过。”王水花盖章很认真,双手拿章用力均匀,“单手盖章怕力气小盖得模糊。”
有的登山者第一次活动没参加没拿到纪念册,就用白纸盖,王水花忙拿本子垫着盖,“这可是珍贵的纪念。”
冯新海除了纪念册,还带来一张地图盖章,“自从参加钱江晚报组织的‘登遍188座山’活动后,就爱上了登山,只是那次有些路线有事没参加,现在要把它补齐了。”
9:00 平静
下山路四通八达,休整后的登山客陆续离去,山林又回归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