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14版:科教·校园新闻
3  4  
PDF 版
· 大学新鲜人半年历练
· 第二周冠军:
金雪儿 金晶
杭州卖鱼桥小学
· 中学不应回避“艳照门”
· 宁大有个女老师突发奇想
虾壳蟹壳做美肤皂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2月2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中学不应回避“艳照门”
  ■熊丙奇

  

  “大家是从哪里了解到‘艳照门’的?有没有上网去找来看?”听到老师这么直白的问题,同学们都笑起来,用拖长的音调回答:“没——有——!”但有几名男生冒出“哦哟,真暴露!”“都删完了!”引起阵阵哄笑。这是成都49中高三(2)班22日一节主题班会课现场。“艳照门”事件成了该校校本教材——《中学生自我保护》课程里的一个反面素材。老师意在引导学生们注意自我保护,并告诫他们“传播那些东西是犯法的”。授课老师认为,“只要有教育意义,什么话题都可以和学生讨论。” (东方早报2月24日)

  老师和学生在班会上敞开谈“艳照门”事件,引来不同看法。有人认为,不该在班会上谈这个话题,毕竟中学生尚未成人,谈论这个话题,有引导中学生去关注这个“敏感”话题之嫌。但笔者认为,不回避社会热点问题,引导中学生正确看待社会热点问题,并从中学到知识,这一中学的做法,值得肯定。

  把现今的中学生隔绝在热点事件之外,实属某些教育者的一厢情愿。媒体对这堂班会课的报道,也反映这一点——有学生说,班上同学都知道此事,而且有条件上网的同学,几乎多少都看过一些“艳照门”的照片。同样,开学以来,“很傻很天真”等由“艳照门”而产生的新新词汇,也成了一些同学调侃别人的口头禅。

  装着学生不知道,不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所关心的事加以关注,这是过去学校教育以及家庭教育的一贯做法。这种做法,其实让教师和家长失去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所关注热点问题的机会,也使得教师、家长与学生隔膜起来,导致家长和教师无法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而学生们在私下交流、讨论,“自我摸索、学习”。教师和家长之所以采取这种做法,一方面,是担心引起学生思想混乱,另一方面,习惯了灌输教育,缺乏开放教育环境中的引导能力,不知道该怎样引导孩子看待这些问题。

  把“艳照门”事件,作为案例进行讨论,对学校教育来说,是具有挑战性的。这需要教师收集各方面观点,作充分的课前准备;同时,需要教师有效组织讨论,给予学生自由表达观念的环境与空间,并有驾驭讨论过程的能力。报道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当老师问“大家上网找照片了没有”时,好几个人都答道“都被删了,搜都搜不到了”。对于同学们的反应,老师并没有板起面孔,而是鼓励大家“敞开来交流这件事”。如果老师当即板起面孔教育同学,告诉学生这样做有违中学生健康成长,不是现代中学生应有的行为,等等,那么,可以想像,还有多少学生会展开讨论。开这样的热点案例课所能起到的效果,比不开好不了多少。

  把热点事件引入讨论课,在讨论课上鼓励学生说真心话,不强制学生接受固有的观点,从讨论中让学生正确看待问题,成都这一中学的做法,开了一个好头。事实上,很多所谓敏感的热点话题,都可以以案例形式引入课堂,让教育贴近社会,贴近学生的生活与思想实际,从而更有效。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科教·校园新闻 D0014 中学不应回避“艳照门” 2008-2-26 48257178002CE173482573FA0030959F[A5-熊丙奇≈B1-徐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