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02版:人文·文化新闻
3  4  
PDF 版
· 人们曾为这些事争啊争
· 事件一: “傻子瓜子”是不是搞资本主义
· 事件四: 买彩票该不该为中奖?
· 事件五: 自费生是不是用钱买文凭?
· 事件二: 干部“下海”好不好?
· 事件三: 企业管理者该不该重奖?
· 事件六: 文艺团体能不能被个人承包?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2月2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事件五: 自费生是不是用钱买文凭?
  旧闻回放:温州市人大通过了招收自费生的决议。是用金钱买文凭,还是知识吸引了“持金者”?是把学生当商品还是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有文化的新一代?争议源起于邱新亮等11名专业户联合为温州大学集资18万元后,希望把子女送到温州最好的学校读书。温州市政府和学校商量结果是收下来试试。但“收”是有条件的,每位自费生(当时叫“资助生”)三年资助学校1000元。于是,1985年春季,温州中学出现了11位自费插班生。自此一发而不可收,温州市以及各县中学里都出现了自费生现象。但社会上的种种议论也随之产生:什么自费生,不就是议价生吗?把学生当作商品,还是不是社会主义?

  ——1988年11月12日《浙江日报》第一版《有争议的自费生现象——商品经济浪潮冲击下的温州教育之一》

  蓦然回首:自费生或者叫议价生,从诞生时的争议到今天社会的默认,一晃过去了20年,自费的对象也从中学生扩大到了幼儿园、大学生、研究生……人们不再关注自费生影不影响社会主义性质的问题,只在乎哪个学校又实惠教学质量又高。只有重视文化教育这一点,20年来一直没变。偶尔自费生这个话题还是会出现争议,但争议会推动实践,而实践又会继续发现问题,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自费生已经不再成为一个话题。

  推荐者: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李清一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人文·文化新闻 D0002 事件五: 自费生是不是用钱买文凭? 2008-2-27 钱江晚报d00022008-02-270000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