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06版:人文·晚潮
3  4  
PDF 版
· 曾经在汪国真的引领下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2月2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曾经在汪国真的引领下
■曹文远
  当时,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和“文学青年”的我, 那是个叛逆的年龄,是个热血沸腾理想高于天的年龄,也是个容易迷惘和怀疑的年龄,而汪国真的及时出现,并以他的诗歌,让与我一样的热血青年看到了希望和光明,走出了阴霾的青春岁月。所以,那时他成了我乃至无数人追捧的偶像,那时我成了他的“铁杆粉丝”。

  当我第一次读到他的《我微笑着走向生活》这首诗时,我便被深深地吸引了。比起那些艰深、晦涩的“朦胧诗”,他的诗给我带来的是一股清新而催人奋进的气息。这首诗浅显易懂,明白晓畅,具有一定的哲理性,给人以跳舞,而且像格言一样易诵易背。当我在一次节日晚会上朗诵这首诗的时候,博得了同学们的掌声,很多同学都在窃窃私语,称赞诗写得好。当时很多人以为是我自己写的,我很是沾沾自喜。后来有两个女同学私下向我表白,我兴奋得不知所措支支吾吾,本来妄想蒙混过关,但转而一想“汪国真现象”渐热起来,我只不过是因为喜欢诗歌才得以领风气之先,纸终究是包不住火,最后理智战胜了虚荣,我不得不痛苦地实话实说,总算没有发生她们因爱诗而爱上我的尴尬。

  也许是受这次朗诵的鼓舞,也许是受女同学示好的尴尬的刺激,我疯狂地爱上了汪国真的诗。从他的第一本诗集《年轻的潮》开始,到《年轻的风》、《年轻的思绪》、《年轻的潇洒》系列集,以至最后无论出现《汪国真诗文系列》还是《汪国真爱情诗卡》、《汪国真抒情诗赏析》等等,只要见到有汪国真著名的诗集就会一股脑儿地搜集过来。现在回想当时的情景,真的像如今的追星族和“粉丝”一样不可理喻。

  记得有一次为了先睹为快地购买到他最新的诗集,我跑遍了武汉的新华书店,而书店根本早已销售一空,只能寄希望于大街小巷上的书摊。我是从早晨出去的,到傍晚六点,我几乎算是跑遍了武汉三镇,最后还是没能够搜寻到。当我垂头丧气地回到学校时,饭早已开过了,名也点完了,我被叫到队长那里挨了半天的训,最后交了一份检查,才总算没有受到纪律处分,对此我一直耿耿于怀。后来在城市里进行《军事地形学》考试,当我第一个返回到起点时,我庆幸是那次寻诗时在城里的徒步穿行给了我经验。当时的搜寻辛苦、挨训斥时的委屈和不满,都在这次优异的考核中得到了补偿。

  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一个深山沟的一所军营,这里除了十几个老兵外,见不到一个外人,除了山就是山,比《士兵突围》中许三多被分配到那个哨所还要艰苦。当时,我的情绪极度低落,总觉得没有分在城市,没有进大机关,是英雄失去了用武之地,整天虽没有以泪洗面,也总是唉声叹气打不起精神。后来无所事事就翻出汪国真的诗来,站在山顶上对着空谷大声朗诵。

  随着年岁的渐长,随着现实对人的改造,一切美好的都变得模糊不清了,曾经的理想逐渐湮灭了,曾经的热血逐渐冷却了,人们的精神家园早已被物欲的洪流和金钱的铜臭毁坏得满目疮痍残不忍睹。诗歌似乎离“成年人”越来越远,但是汪国真的诗歌毕竟给我们年轻的心打过深深的烙印;毕竟使我们在曾经的青春迷惘中看到了光明希望;毕竟在他的诗歌的引领下,我们微笑着走向生活,并走到了现在。我们有什么资格来讥讽一个曾经有过辉煌的人呢?我们有什么理由来嘲笑一个曾经对我们有过帮助的人呢?!

  来信来稿:杭州市体育场路178号钱江晚报文艺部

  邮编:310039

  电子邮箱:Qbwy@zjnews.com.cn“改革开放30周年影响观念的文化事件回忆”收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人文·晚潮 D0006 曾经在汪国真的引领下 ■曹文远 2008-2-27 钱江晚报d00062008-02-2700027;钱江晚报d00062008-02-270002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