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14版:奥运中国·传奇
3  4  
PDF 版
· 兵工厂
· 福娃导游词
· 找一块最佳地面
· 做一件最快泳装
· 选一架最强“战车”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2月2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地球在缩小,科技在放大”,科技进步改变着奥运世界的点点滴滴。它们渗透进了整个奥运的历史中,甚至改变着一个项目的兴衰成败……
兵工厂
  科技

  在发展

  ——高科技装备将运动员武装到牙齿。在这些高科技“兵工厂”的帮助下,运动员们一次次挑战自我,挑战极限,创造出奥运会历史上不朽的奇迹

  穿上它,去挑战空气

  在古代奥运会上,每个运动员参加比赛时都会随身携带一副奇特的刮身板。古代奥运会的赛场条件非常简陋,没有浴场、厕所,运动员也没有水冲洗身体。因此,古希腊的运动员会在比赛前,在全身涂上橄榄油,再抹上一层沙子。然后用铜制的半月形刮身板,将油、汗和泥污的混合物刮掉。这不仅仅是一种清洁身体的办法,而且很多运动员相信这样可以减少他们奔跑起来所要承受的阻力。

  如今的运动员自然不用带着刮身板上赛场,但为了减少空气阻力,挑战人类极限的目标并没有变,甚至这种愿望正在科技力量的催动下变得更加迫切。还记得2000年第27届悉尼奥运会上,澳大利亚运动员凯西·弗里曼的带帽连体运动服吗?它使弗里曼能像风一样切入奔跑,从而夺得女子400米的冠军。这套运动服的正式名字叫快衣,设计师在6 年呕心沥血的研制中,充分考虑到了空气动力学、合身度和接缝安置等问题。快衣的每一处都充分体现了最新的科技成果:按人的体形分成29个部位缝制,缝扣处不用线而用特别的热能接合。

  美国空气动力学家杰克·兰比通过实验得出结论:赛跑运动员穿上设计科学的紧身衣能减少空气阻力的6%,而自行车运动员在穿上紧身衣、套上弹性纤维鞋罩、戴上航空头盔后(这种头盔可使空气在头顶流过的阻力减到最低程度),能减少空气阻力的8%。荷兰科学家亨利克·帕伊尔甚至说,穿上流线型的运动服可以帮助运动员在10千米长跑中将运动成绩提高16秒。

  现在世界大赛中短跑运动员穿的比赛服,大都是由莱卡纤维和绸制成的,能有效减少空气阻力。此外,结合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厂商还会设计出功能独特的运动服。1996亚特兰大奥运会铁饼冠军、德国运动员里德尔比赛时穿着只有一只袖子的运动服,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在投掷铁饼时,紧身的袖子包裹着里德尔的臂膀,通过压力增加肌肉的感觉能力——这能帮助他更好地找到抛掷的感觉和时机。

  握住它,去挑战天空

  1956年,第16届墨尔本奥运会撑竿跳高比赛中出现了一个另类的运动员——他是希腊撑竿跳高选手路巴尼斯,这个其貌不扬的运动员站在人群中间显得如此与众不同,因为他拿着的撑竿与其他人截然不同。

  当时的撑竿跳世界还沉浸在1942年,美国人瓦塔姆用合金撑竿创造了4.77米的世界纪录,一举打破日本人在撑竿跳高上的“垄断”,而使竹竿相形见绌进而退出了撑竿跳高运动的狂喜之中。几乎每个运动员都在使用金属加工工艺制造的轻质合金撑竿,而路巴尼斯却使用了当时少见的新型材料——尼龙撑竿。在所有人异样的眼光中,实力并不出众的路巴尼斯最终夺得了第三名,但从此尼龙撑竿开始被越来越多的撑竿跳高运动员采用。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撑竿跳高运动员尤尔赛斯使用尼龙撑竿越过了当时被认为是撑竿跳高的极限成绩4.89米。

  实际上,自撑竿跳运动产生以来,竿的制造材料先后经历了木、竹、金属和玻璃纤维4个阶段,撑竿制造材料的每一次改变都对撑竿跳高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带来运动成绩的一次次飞跃。撑竿跳源自于英格兰一种民间运动。撑竿跳高在刚进入田径项目时,使用的是木杆。但由于木杆硬而脆,没有弹性,不能很好地将参赛队员的水平速度转换成垂直势能,所以男子运动成绩仅为2.29米,很不理想。

  20世纪初,人们发现竹竿既韧且轻又有弹性,是一种很好的撑竿跳高工具,于是就用它替代木杆投入到正式比赛中。这一改革,大大提高了运动成绩。从1912年到1941年的近30年间,共有10人16次利用竹竿创下了新的世界纪录。日本是竹资源丰富的国家,对竹竿的加工有着独特的工艺。凭着这点优势,日本撑竿跳高名将西田休平在1932年奇迹般地越过了4.3米的高度。在充分研究了撑竿跳高项目的技术特点后,材料科学发达的美国开始运用先进的金属加工工艺制造轻质合金撑竿替代了竹竿在撑竿跳世界的地位。

  在路巴尼斯掀起了尼龙撑竿风潮后,走上前台的是玻璃纤维杆。早在1948年已有人采用玻璃纤维杆,但因动作技术掌握不好,运动成绩并不理想。到20世纪60年代初,玻璃纤维杆又在美国问世。1961年美国运动员戴维斯以4.83米创造了玻璃纤维杆的第一个纪录。1962年,国际田联正式批准使用玻璃纤维杆。它可承受的强力大,弹性好,重量轻且经久耐用。凭借撑竿制造上的技术优势,美国运动员包揽了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撑竿跳高项目的最好成绩。

  20世纪80年代,由于多种高性能纤维应用于复合材料撑竿上,撑竿跳高的优势开始转向欧洲。撑竿跳高“沙皇”布勃卡在玻璃纤维、合成树脂及超柔软、超强度纤维等混合制成的现代化撑竿的帮助下,成功越过了6.14米。这相当于跳过一只长颈鹿的高度。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奥运中国·传奇 C0014 兵工厂 2008-2-27 钱江晚报c00142008-02-2700030;钱江晚报c00142008-02-2700023;钱江晚报c00142008-02-2700032;钱江晚报c00142008-02-2700033;钱江晚报c00142008-02-2700037;钱江晚报c00142008-02-270003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