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05版:天下·焦点
3  4  
PDF 版
· 窃密职员引发查税风暴
· 瑞士拒绝改变
银行隐私保护
· “税收风暴”波及
欧洲诸多国家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2月2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小职员窃取银行账户信息■高价向德情报部门出售■上千名涉嫌逃税富翁被严查
窃密职员引发查税风暴
  自2月中旬以来,德国掀起查税风暴,司法机关在全境展开行动,造访上千名富裕人士,严查逃税。

  这场“查税风暴”由一名银行职员提供的材料引发。他窃取了欧洲小国列支敦士登一家银行的上千份账户信息,以460万欧元(680万美元)和获得新身份的高昂代价向德国情报部门出售。

  随着调查深入,这名银行职员与德国联邦情报局之间的交易细节逐渐曝光,案件的精彩程度不亚于好莱坞大片。

  代号“亨利”的揭秘者

  这名银行职员叫海因里希·基贝尔,现年42岁,在与德国联邦情报局的接触中使用代号“亨利”。

  2006年1月24日,德国联邦情报局收到一封来自基贝尔的电子邮件。在这封使用化名的邮件中,基贝尔称自己掌握了列支敦士登一家银行的秘密数据,有关价值35亿欧元(约合52亿美元)的投资。基贝尔声称,百万富翁敛财却逃税是不义之举,因此愿意将这些秘密资料交给联邦情报局,并无意索取报酬。他给联邦情报局留下一个固定地址,表示将以此保持联系。在近4个月的书面联系之后,联邦情报局特工和基贝尔在当年5月11日第一次见面。那次见面时,基贝尔告诉了联邦情报局自己的真实姓名,还出示一纸警察局证明,显示自己没有犯罪记录。

  然而,这张由列支敦士登警方开具的证明并不全面。早在1996年,基贝尔就遭西班牙追缉,因为他涉嫌参与巴塞罗那的一桩房地产诈骗案并从中获利60万瑞士法郎(约55.3万美元)。案发后,基贝尔逃往阿根廷。

  目前,尚无官方材料显示基贝尔在阿根廷的经历如何。

  盗取资料囊括银行所有数据

  基贝尔在2001年4月开始为列支敦士登的LGT银行工作,那里没有人知道他在巴塞罗那的所作所为。

  在雇主眼中,基贝尔是一名优秀的电脑专家。基贝尔的律师罗伯特·穆勒称他“高度聪明”,是一个“不起眼而敏感的人,讲流利的西班牙语”。

  基贝尔在LGT的一个分支机构工作,负责将所有的书面文件数据化,他还拥有接触所在机构档案的特别权限。正是因为工作之便,基贝尔盗取的银行客户数据全面,包括合同、会议时间、手写便条等等文件,几乎囊括银行的所有数据。

  或许是因为有官司未了,基贝尔不久再度开始藏匿生涯,离职时他带走了私自复制的银行数据。2003年1月,基贝尔企图利用手中资料敲诈列支敦士登官方。列支敦士登国家检察官罗伯特·沃尔纳说,基贝尔提出,只要获得自由通过权和两本伪造护照,他将不向“外国媒体和机关”提供所窃取材料。

  提议遭到列支敦士登官方拒绝后,基贝尔再次现身。这一次,他在律师穆勒的帮助下了结了西班牙旧案,被判1年徒刑缓刑3年,而且这一切没有被列支敦士登警方记录在案。2004年7月,列支敦士登法庭宣告基贝尔一案完结,并没有宣判他盗窃数据。如果列支敦士登银行和法院以为基贝尔已经悔过,那后来发生的事情将证明他们完全错误。

  先后与美、英等国官方机构联系

  列支敦士登法庭公布判决结果不久,基贝尔就着手与各国官方联系,试图出售手中掌握的秘密材料。

  多家欧洲媒体25日报道,基贝尔先后与美国、英国等官方机构取得联系,表示有意出售手中材料。德国《明镜》周刊报道说,得益于基贝尔提供的银行账户资料,美国官方自去年夏天以来已成功破获50多起相关重案。英国方面则表示,只有依照基贝尔提供的数据追回有关税款,才能向他支付报酬。基贝尔因此取消与英国的联系,转而联系德国联邦情报局。

  当年7月10日,德国西部城市伍伯塔尔的税务工作人员证实,基贝尔提供的情报确属“重要资料”。得到税务机关肯定之后,联邦情报局决定正式约见基贝尔,双方在2006年夏天的这次会面决定了后来的事件走向。

  2006年8月16日至17日,德国税务人员花了整整两天时间与基贝尔会谈。双方最初在德国西南部城市奥芬堡会谈,会面地点后来越过德法边境、挪到法国东部的斯特拉斯堡。联邦情报局特工没有参加这次会谈,但负责几乎所有安排,他们制定了会议议程、租定举行会谈的旅馆房间,并为此提供安全保护。

  德国税务人员在会谈中要求,基贝尔提供在列支敦士登开立秘密账户的德国人名单,如果有来自德国北莱茵-威斯特伐利亚州的客户名单及其账户资料更好。10天后,联邦情报局的信使传来了基贝尔提供的名单,其中有150人来自北莱茵-威斯特伐利亚州,全是德国税务机关急需的数据。    

  开价600万欧元外加“新身份”

  尽管基贝尔提供的材料令人满意,但他和联邦情报局的谈判并未就此结束,双方就如何支付报酬还有一番讨价还价。

  德国方面提出,作为报酬,将把基贝尔置于德国罪案调查联邦办公室的证人保护体系之下。基贝尔提出的条件远远高于此,他为手头掌握的材料开价600万欧元(约合890万美元),并要求德国政府为自己再造一个新身份。德国官方不得不答应基贝尔的要求。他不仅掌握有重要材料,还为查阅这些材料编写了专门程序。

  最后,德国花费了近500万欧元(约合740万美元)获得基贝尔掌握的材料。其中,联邦情报局向基贝尔支付了460万欧元(680万美元)情报费,德国政府还支付了公证和为基贝尔再造身份的其他费用。这样一来,联邦情报局几乎用光了其所有情报费预算。

  值得一提的是,在缴纳10%的税款之后,基贝尔本人在这笔交易中的实际收入为420万欧元(约合620万美元)。联邦情报局分3次从3个不同银行账户开支票向基贝尔支付了这笔报酬。收到钱之后,基贝尔在2007年7月12日把刻有秘密数据的DVD光盘交给德国联邦调查局。    

  明星企业家原是逃税“大鱼”

  德国联邦情报局买得基贝尔数据的一番努力没有白费。这些资料翔实、全面,不仅为德国税务机构追查逃税提供依据,还可能为其他国家执法机构调查提供帮助,其威力可谓一枚重型“数据炸弹”。

  基贝尔刻写的DVD光盘有4527个在列支敦士登注册的基金会相关信息,包括1400个为德国投资者所有的基金会,其中不少人利用在列支敦士登的投资规避在德国纳税。

  基贝尔提供的材料涵盖了从20世纪70年代到2005年年底的相关数据,其中列出的基金会有65个在今年年初仍在运作。

  根据这些材料,德国税务机关已经查出一条逃税“大鱼”,即明星企业家、德国联邦邮政公司前首席执行官克劳斯·楚姆温克尔。

  基贝尔提供的材料中有LGT银行1400名客户的账户资料,其中只有600人是德国公民,这份材料因此引起其他国家的兴趣。英国《金融时报》25日报道,芬兰、瑞典和挪威等国表示,有意与德国合作,依据这份材料调查各国的逃税情况。德国财政部发言人说,会考虑对这种要求作出回应,但不会为此收钱。

  英国税务机关25日则证实,已经付费获得部分英国公民在列支敦士登银行的账户信息,有望以此追回至少1亿英镑(1.96亿美元)的逃税税款。    揭秘者携巨款遁迹人海

  当欧洲因为基贝尔窃取的账户信息卷入“查税风暴”之时,他本人却已离开公众视线,利用交易所得过上隐姓埋名的“新生活”。

  人们无从知晓基贝尔如今身在何方、姓甚名谁。媒体能追溯到的其最后一丝痕迹出现在2月中旬,那时他给住在瑞士的母亲打电话。基贝尔的母亲玛丽亚·基贝尔告诉《明镜》周刊,儿子在电话中问候自己的身体状况。

  玛丽亚出生在西班牙,50年前在巴塞罗那度假时邂逅了基贝尔的父亲,一名来自列支敦士登的摄影记者。基贝尔成年之前,父母就离婚了,父亲和继母一直住在列支敦士登。基贝尔是个孝顺儿子。玛丽亚说,今年1月自己肩膀做手术,“那时候他经常给我打电话。”

  她不相信儿子会窃取银行数据,说那“完全”是报纸编造。在玛丽亚眼中,“儿子是个完美主义者,生活节俭,至今没有找到合适的伴侣。”自从学校毕业后,基贝尔很少探望母亲。他在各地旅游、工作,“他喜欢旅行,喜欢骑山地自行车。”  

  袁原(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天下·焦点 C0005 窃密职员引发查税风暴 2008-2-27 钱江晚报c00052008-02-2700015;48257178002CE173482573FB0046C777[A1-新华社稿≈B1-潘虹]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