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02版:人文·文化新闻
3  4  
PDF 版
· 1983年,
· 编者按: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2月2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25年后,第一位采访海盐衬衫厂企业改革明星的新闻记者重访当事人,他清晰记得:
1983年,
“步鑫生旋风”很猛烈
■本报记者 周荣新
  步鑫生狠话一:“你砸我牌子,我砸你饭碗”!

  海盐衬衫厂是个只有300多职工的小厂。当厂长步鑫生接手时,企业频临破产,年产四五十万件衬衣,却有近一半堆在仓库里。老工人的退休金也无处可支。

  被逼得走投无路的步鑫生想到了改革,并且一出手就是几大“班斧”:

  他首先学习农村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在车间实行了“联产计酬制”。你做多少衬衫,就拿多少工钱,上不封顶,下不包底。当时时髦的概括是:“打破大锅饭”!

  二是抓质量,做坏一件衬衫要赔两件。“你砸我的牌子,我砸你的饭碗”,此话由步鑫生说出后曾风靡一时。

  三是规定请假不发工资,若真生病要由他来决定是否补贴。当时,“泡病假单”在企业中很流行,即使在企业生产最繁忙的季节,出勤率也只有80%,而真正生病的不到“泡病假”的三分之一。步鑫生解释这是为了治一治这种“流行病”。

  四是每年要开订货会。邀请全国各地百货商店的负责人到海盐来,吃住行由他们全包,每年大约要花8000多元,这在当时已是相当大的数目。

  五是打响衬衫的牌子。步鑫生常说:“靠牌子吃饭可以传代,靠关系吃饭要倒台!”他亲自为衬衫定名,“唐人”是男式衬衣,“双燕”是女式衬衣,“三毛”是儿童衬衣。

  六是要讲工作效率和速度。于是他出差上海要包出租车,出差新疆、广州、厦门还要坐飞机……

  1983年,中国改革全面展开。农村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中国广袤的田野充满了希望。人们的目光开始转向城市,转向貌似井然有序但却缺乏活力的工业企业。此时的中国,奇迹般地重走了中国革命的道路——从农村包围城市。在农村改革的巨大影响下,企业改革在当时机制相对灵活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国有地方企业(通称为“大集体”)中悄悄地试验了起来。地处偏僻一偶、名不见经传的海盐衬衫厂成了这次改革的明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人文·文化新闻 D0002 1983年, ■本报记者 周荣新 2008-2-28 钱江晚报d00022008-02-2800013;钱江晚报d00022008-02-280003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