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4版:每日新闻·生命
3  4  
PDF 版
· 医院免费讲座成新宠
银发一族转战补“健商”
· ■健康短消息
· 337名医务人员昨献热血
· 小伙子半夜服药自杀
· 心系社会 真正不老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8年2月2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101岁老医生养生之道:
心系社会 真正不老
  本报讯 “小王记者,我看到你们的报纸正在报道杭州市两会,我有两条健康意见,能不能帮我转达转达?”记不清百岁老人朱焱是第几次打电话到编辑部来了,电话里和记者聊的话题多是与时政有关。经常有时髦的词跟记者探讨,“时代发展方向”、“注重民生”,都是他经常挂在嘴边上的。“关心社会的新动向也是我的养生之道呢!”

  朱焱老人是去年年初记者采访时结识的一位医学界的泰斗,他早年曾做过医院的院长。至今,老教授还执笔写书,不仅头脑活跃、思维清晰,而且眼睛不花,光听电话里的声音,绝想不到老人已过百岁。

  昨日,他在电话里很有条理地说:“两会在征集民意,我也提两条,一个就是杭州现在公用厕所很多,景区露天的和宾馆里的公共厕所,洗手的手龙头都是手扳开关放水,这非常不卫生。因为现在病毒多啦,流感、肝炎、梅毒,都要传播的。我们医院里以前都是脚踏式的水龙头开关,就避免了传播病毒,造价又不高,建议能给公共厕所也换换。”

  “嗯,公共场所交叉感染是可以通过一些措施避免的。”

  “是啊,切断交叉感染,省下的医疗资源可不少,还有一个就是公共场所室内吸烟,国外很多地方都开始室内禁烟了,因为吸烟和被动吸烟引发的疾病都很厉害,心脑血管疾病也跟这个有关系。”我一一记下,转达给跑两会的记者,心里越加敬佩朱教授超凡人的精力。

  一个月前,一场大雪封杭城,朱教授第二天一大早打电话给我:“小王记者,我觉得你们报纸媒体应该发出一个倡议,号召市民捐款捐物给灾区,我要捐1000元钱,你帮我转交!”当我告诉他浙江省红十字会已经发出这样的倡议,朱教授放心了:“那就好!政府反应真快!”

  在几次电话中,朱教授告诉记者,人年纪大了脏器肯定要衰退的,除了能吃、能动,生活自理,还要时刻关心社会上发生的事情,心系社会,这才是真正不老的标志。

  本报记者 王蕊

  ■新闻链接

  朱焱教授,早年曾在金陵大学、圣约翰大学和上海国立医学院读书,参加过抗日战争、抗美援朝,一生从事医疗事业。99岁高龄的时候还执笔写书,不仅头脑活跃、思维清晰,而且眼睛不花,现在不戴老花镜依然能够看清楚报纸上的蝇头小楷。1950年受浙江省人民政府委托,接收英国人办的广济医院,任首任院长。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每日新闻·生命 A0014 心系社会 真正不老 2008-2-28 48257178002CE173482573FC002AB393[A1-王蕊≈B1-张谷风]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