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5版:每日新闻·民生
3  4  
PDF 版
· 社区雷锋纪念馆,全国只此一家
· 逛超市,随身带布袋
· 点了44天的蜡烛
终于能吹熄了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2月2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杭州减排小明星德国感受环保——
逛超市,随身带布袋
  本报讯 宾馆里找不到一次性用品;洗完手,擦手用的是布……这些发现,让刚从德国回来的杭州中策职业学校学生施婷婷感触很深。

  去年底,施婷婷参加由国家环保总局等单位举办的“绿色小记者——我家乡的节能减排明星”新闻作品大赛。比赛中,她和同学方银林的作品获大赛一等奖。作为奖励,今年2月18日,施婷婷和其他5位获奖小记者一起赴德国进行中德绿色学校交流。前天,她刚回到杭州。一周的考察,让她收益颇多。

  我们选取了施婷婷的一些日记,与大家一起分享。6月1日起“限塑令”就要生效了,如果有读者还心存疑虑,可以看看德国人是怎么适应“没有塑料袋的日子”的。

  2月18日

  宾馆里找不到一次性牙具

  早听说德国的旅馆不提供一次性用品,今天到旅馆果真如此。房间里除了牙杯、毛巾,别的日用品什么都没有,不像我们的宾馆里有一次性的牙刷、牙膏、梳子、浴帽。幸好我们准备在先,全都带来了。后来,我们问了带队的德国老师,他说德国人外出住旅馆都是自带用品的。如果忘带了就只好去商店买。

  坐了一天的车,有些渴了。可在房间里怎么也找不到开水壶,也没有纯净水。我们好奇地问服务员,他说德国的自来水就是饮用水。什么时候中国的自来水也能直接饮用,我们的环境就靠谱了。

  2月19日

  每个点有三四个垃圾桶

  一大早,我们就到了法兰克福的罗马贝格广场。我印象最深的是数目繁多的垃圾桶。每一个点上都有三四个垃圾桶。走到垃圾桶边,我不知道该放哪个桶里,因为上面写的是德文。但往里一看,我就明白该扔哪个垃圾桶了。因为这儿的市民很遵守规矩,一看里面扔的是什么垃圾就能辨认了。三个垃圾桶分别是纸、塑料和不可回收垃圾。

  2月20日

  学校检查垃圾分类

  今天下午,我们来到汉堡的一所学校。这儿的老师热情欢迎了我们,带我们来到一间多媒体教室,一堂别开生面的环保课开始了。“垃圾分类”一个看似很简单的话题,他们却将它做得很有趣。他们学校有一个专门的检测组,专门检查各个班级的垃圾有没有分类、灯有没有关,然后打分。学期结束后,获胜的班级能拿到一面锦旗,学校还会出钱请该班的同学吃一顿冰淇淋。

  2月23日

  德国人擦手喜欢用布

  今天我要说说他们的擦手布。中午去一家餐厅吃饭,吃饭前照例洗手。洗完手,四处找烘手机,却怎么也找不到;想找一张纸擦干手,也没有。往旁边一看,德国人都在往一个桶里擦手。我走过去一看,桶里出来的是布。我也试着擦了擦。本想擦完手把布扯下来,因为脏了嘛。正当我发愁时,“嘣”的一声,这块脏的布弹回去了。另一边,又下来一块干净的手布。

  在德国的几天里,我们都随身带着布袋,因为超市里的塑料袋都是要另外付钱的。而那些来超市购物的德国人也都自带布袋,这样既节约又环保。

  本报实习生 傅青怡

  本报记者 陈伟利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每日新闻·民生 A0005 逛超市,随身带布袋 2008-2-29 48257178002CE173482573FD0041CD36[A1-陈伟利≈B1-葛晓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