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5版:每日新闻·民生
3  4  
PDF 版
· 社区雷锋纪念馆,全国只此一家
· 逛超市,随身带布袋
· 点了44天的蜡烛
终于能吹熄了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2月2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社区雷锋纪念馆,全国只此一家
老馆长的困惑:如何让雷锋“三月来了四月还在”
  本报讯 3月5日是大家熟知的“学雷锋日”,不少单位行动起来,想掀起一个学雷锋的小高潮。杭州有位78岁的老人,不赞同雷锋“三月来四月走”的做法,他办了全国首个社区雷锋纪念馆,让雷锋常伴大家身边。

  “雷锋是个有血有肉,时尚的青年,‘雷锋精神’是教我们如何做人,并不是只教做好人好事。”

  老人名叫李克孝,是这家社区雷锋纪念馆藏品的主人,不妨叫他老馆长。

  挤着公交办展览

  最终催生纪念馆

  李克孝办的这家纪念馆位于城西,地点在天目山路396号山水人家小区里。昨天上午,记者来到这家纪念馆时,李克孝正在指导工作人员调整展馆布置事宜。老人说,“3·5”学雷锋日马上就要到了,有不少人打电话联系他,说要来参观参观。

  李克孝从1963年开始收藏雷锋的纪念品,到现在差不多收藏了4000多件,其中有很多是珍贵藏品,比如一盘雷锋讲述的忆苦思甜的磁带,全国仅有两盘。

  李克孝说,他当初在各学校举办展览时都是拎着大包小包收藏品,挤公交车去办展览和讲座,当时他有个心愿就是希望能有一个固定的场所,能够把这些收藏品公开展览。

  这个心愿被当地媒体报道后,杭州天地农副产品公司总经理马水泉看到了这条消息,表示愿意为李克孝提供一个场所。并很快于2007年的12月,把位于天目山路396号山水人家酒店二楼的一个大房间腾了出来,办成了现在的纪念馆。到现在大约有几千人来看过了展览。

  攒钱去买上海表

  雷锋也很时尚的

  在纪念馆里,记者看到了两张很有意思的照片。一张是1958年,雷锋从湖南老家去鞍钢工作,途经北京天安门,他赶紧去拍照,正好看到有人骑辆摩托车,他跟人家借来摩托车拍了一张照片,照片上按捺不住兴奋。另一张照片是雷锋参军前的留念,穿着皮夹克、料子裤、黑皮鞋,神采奕奕。而在他小时候的照片里,更可以看到雷锋是个爱好音乐的人,喜欢玩各种乐器。

  “了解雷锋越多,就越认识到,雷锋是人不是神。他也爱美,喜欢玩,追求时尚。月工资当时只有6块钱,但他也会攒钱买块上海手表戴在手上。他还很喜欢照相,因此他的照片跟同时代的人比起来,算是多的了。”李克孝说,雷锋的性格很乐观开朗,虽然当时条件很艰苦,但是他还是乐于助人,并能在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现在的人

  比以往更应该学习雷锋精神

  李克孝是中国雷锋精神研究会的理事,这些年来,他心中的“雷锋精神”也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升华。“我心中的‘雷锋精神’是中华传统中对做人最简单也最精华的概括,从他身上学会做人的道理。”李克孝说,现在的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应该学习“雷锋精神”。

  “有人说雷锋就是做好人好事,我不这么认为。雷锋没做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所有的事都是小事,但就是从小事上体现出他的大气量,从小事上体现人与人关系的和谐相处。现在我们讲要建和谐社会,跟雷锋精神是相通的。”李克孝说。

  说起现在大家对“雷锋精神”的理解,李克孝显得无奈。“最近也有不少学生会来参观,然后要求我给他们盖个章。我也问过他们的感受,他们大多回答的是学习雷锋做好人好事。”

  纪念馆招募义务讲解员

  一起来吧

  按要求,社区雷锋纪念馆需要配备讲解员。但讲解员需要聘请,还需要支付工资,这是个现实问题,也是个困扰李克孝的问题。

  李克孝说,他希望能有青年人参与进来,和他这个“老头子”一起来宣扬雷锋精神,把雷锋精神传播到更远、更深入人心。

  

  如果你愿意,现在就可以报名,加入到义务讲解员的队伍。有意者可拨打本报新闻热线96068,助老馆长一臂之力。

  本报记者 赵红燕

  本报通讯员 汪永春 陈燕斐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每日新闻·民生 A0005 社区雷锋纪念馆,全国只此一家 2008-2-29 48257178002CE173482573FD004AC31E[A1-赵红燕≈A5-汪永春≈B1-葛晓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