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04版:人物
3  4  
PDF 版
· 仇和:从不“求和”的个性官员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3月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仇和:从不“求和”的个性官员
■本版撰稿:合莫
  仇和,曾经的江苏宿迁父母官,媒体报道的中国“最有争议的市委书记”,如今的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人们关注这个人职位的不断变化,同时也关注他在每一个新位置上又能有哪些新“铁腕事迹”。

  仇和从不让这些也许是看热闹的人们失望,每每都有让人“惊讶”的动作出台,比如到岗昆明后的公布所有官员的联系电话等。

  这个充满棱角的个性官员,已经成为一道风景。

  新来的书记先看“负面报道”

  时间走到2008年的3月,原江苏省副省长仇和到云南昆明任市委书记不到百日。但就是这么短短的一段日子,“昆明”已经因为“仇和”而频繁出现于全国各大媒体重要位置。

  2007年12月下旬,一则“特大新闻”在昆明政界和坊间同时流传:江苏省副省长仇和将到昆明出任“一把手”。对于昆明这座一向性格绵软、节奏悠缓的边陲省会城市来说,来这样一位个性鲜明的书记,正如一勺滚油浇到一锅冷水中。

  12月28日上午,前期传言得到证实,仇和上任。

  就在第二天,也就是29日上午,仇和来到位于当地丹霞路的昆明市新闻中心,让各个新闻单位提供近期报道,特别提出“要负面的报道”,而其中的目的,明确为“对比我们做得不好或者不足之处,为市委下一步工作改进提供依据。”

  仇和上任昆明初期的这一举动,被评论界普遍褒扬,“此举很有特立独行的意味,也符合仇和‘个性官员’的称谓。”

  其后的一段日子里,仇和不断下基层调研,用一位跟随过仇和走访调研的昆明官员的话说,“仇书记精力旺盛,走路也快,大步流星,我们小跑着都有些跟不上!”

  如果这些还只是一些仇和上任昆明有些特别的开场白的话,那很快,在昆明人中就开始流传新的“仇和语录”了。

  那是今年1月7日,仇和在昆明全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工作会上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观点,他说,“腐败我看有三种:第一种是贪污,第二种是决策失误造成经济损失,第三种是宁愿少干事,甚至不干事,保证不出事,四平八稳,按年龄大小、皱纹多少、胡子长短排队等提拔,失去机遇,影响一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后两种比第一种造成的损失更大,更可恶。”

  媒体将其当日讲话精炼了一番——“决策失误造成损失也是腐败”、“影响发展比贪污更可恶”。一时间,这样激烈,听起来又很是“过瘾”的话,让昆明市民拍手叫绝,这个书记,厉害!

  四版电话和一声断喝

  更“过瘾”,更“厉害”的还在后面!

  2月14日,仇和在昆明市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建设动员会上提了个要求:“各县(市)区、各部门‘一把手’,要在新闻媒体上公开亮相,作出公开承诺,并将姓名和联系方式一并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副处级以上干部,要公布姓名、职务、分工、工作电话,制作《市情手册》摆在书店出售……”

  2月16日,经过连夜扩版,《昆明日报》用四个整版刊登了全市所有副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的分工情况和电话号码,报纸刚一上市就被市民“疯抢”。除了欣喜于“遇到困难能及时找到相关部门解决”之外,更多市民的感动溢于言表:“这一举动让我们看到了政府部门为民办实事的决心。”

  16日的夜里,因市民需求量大,昆明日报社连夜再版印刷这份“领导干部专刊”,17日再次销售一空,一时间“昆明纸贵”。

  全国媒体纷纷在重要位置关注昆明公布领导干部电话一事。在昆明一家新闻网站上,甚至还贴出了一位网友的帖子,他按照公布的号码,给仇和去了一个电话,果然接通了,“仇书记的助理接的,称一定转交书记”。

  如果说公布电话从某种意义上是为了促进转变干部的工作作风,那之后的一声断喝,也许更体现仇和的“火暴”。

  2月20日下午,昆明市招商引资与开发区发展专题讲座已经进行了45分钟,主讲人正为台下数百位干部讲课。坐在主讲人旁边的仇和突然发现一位官员正在打瞌睡。

  “第一排第二个,睡觉的那个站起来!”

  顺着仇和指着的方向,一位干部躬着身子、摸着脑袋站了起来,似乎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神情疑惑,四处张望。

  “你是哪个单位的?”

  “呈贡县投资促进局。”

  “你是来睡觉还是来听讲座的?!”仇和怒斥。

  两天后,这位县投资局的副局长被勒令辞职,局长作检查,这份检查还通过当地电视台在全县范围内播放。

  仇和入滇两月有余,网友称这些事也算是“新官上任的N把火”,虽然免不了又被指作“仇和作秀”,但这N把火烧得百姓高兴、庸官汗颜、贪官震惊,这位新任书记,已经在昆明得到高支持率。

  争议声中从“县官”到省级干部

  其实,推行公布领导干部电话等做法,在仇和的从政经历中,并不新鲜,只是在昆明这样一个省会城市中推行,才格外吸引眼球。有人说,相比过去在江苏的“轰轰烈烈”,他今天在昆明的举动,已经很显成熟稳重了。

  仇和在1996年底出任江苏宿迁市市委常委、副市长兼沭阳县委书记。宿迁市那时候是江苏的新建市,是全省最穷的地级市,沭阳又是宿迁最穷的县。

  那时刚满40岁的仇和也算是“临危受命”。之前的1995年,他刚作为后备干部培养对象,在美国马里兰大学学习了8个月,现在,仇和要“学以致用”了。

  面对现实,如何整治沭阳,乃至后来治理宿迁,仇和使了很多“非常手段”,进行“铁腕反腐”,一度甚至被批评称“酷吏”、“政治投机”。

  且让我们来看看这些被批评和争议的事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些:

  1998年,仇和在沭阳县给教师下达“招商引资”任务,结果引来了央视《焦点访谈》报道。

  2001年,宿迁推行教育事业改革,将学校推向市场变为民营;同时强力推进医改,将所有医疗机构进行股份制改革;反对者称“仇和卖学校卖医院”,又一次引来《焦点访谈》关注。

  2002年,宿迁推行1/3干部离岗招商、1/3干部轮岗创业,副处级干部的任务是500万元/年,完不成任务的干部,所在部门一把手免职。

  2003年,仇和在宿迁推行干部任用公推公选制度改革,成为江苏这一制度的发源地。

  2005年5月 宿迁治理“人情宴”,将婚丧酒席限制为干部不超5桌,群众不超8桌,并因此处理多名干部。

  ……

  仇和这一路,是在争议声中度过的,他的这些在沭阳、宿迁的“光辉事迹”,几乎每一件出台后,都会不同程度地引来抗拒、争议和批评。就2004年,《南方周末》以两个版的篇幅详细报道过仇和,标题即是《最富争议的市委书记》,也从那时候起,仇和在全国范围内被打上了“个性官员”的标签。

  在来昆明之前,仇和已担任江苏省副省长近两年。1996年到2006年,10年时间,他从全省最穷县的县委书记升到分管城乡建设、交通、环保、安全生产、人防地震、民族宗教和苏北发展协调工作的全国经济强省副省长。

  如果说当时几乎是仇和一个人在奋力拖着沭阳、宿迁往前走,孤独且自负,那么随着越来越多人对他的了解,对他做法的认可,这位中国最有棱角的书记,现在施展的天空,已经更宽更大。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人物 C0004 仇和:从不“求和”的个性官员 ■本版撰稿:合莫 2008-3-3 钱江晚报c00042008-03-0300016;钱江晚报c00042008-03-0300017;钱江晚报c00042008-03-0300018;48257178002CE173482573FF00430E66[A1-陈立华≈B1-陈立华]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