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8版:每日新闻·亲历
3  4  
PDF 版
· 西湖深处打船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3月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西湖深处打船人
  到林场买木头、到加工厂冲板、到萧山买手工钉,还要用尽全身力气做20个工,才能打一条西划船儿出来,只赚得2000元工钱。船儿划起来美,做起来却累,打船30年的唐金火师傅收不到徒弟,日夜忧虑传了几代人的打船手艺会不会失传——十年后,谁还来打制西湖扁舟?

  ■文/杨晓政 摄/尹炳炎

  

  “就只有我们杭州西湖里的船有这能耐——船头翘却走得稳,船娘划起来还特别轻松。别的地方打不出这样的船来。”西湖游船公司手划船队队长张林华说起自家的船儿来,大拇指翘得老高,这船儿出自哪位高人之手?如何打制?去年12月开始至今,记者钻进余杭五常街道一条巷子里,记录下了扁舟出炉的全过程,深深感受到一位老手工艺人的劳累和无奈。

  制船工棚香气满屋

  西划船儿都是香樟船

  从文一西路的一条小巷子往北,穿过1公里多长的坑洼小村路,见到运河边一个简陋的木棚子,大约百来个平方米,就是“五常的制船工场”啦——和记者脑海里的想象相去甚远。

  可是这个木棚子特别香,远远就闻到香樟原木的味道,走进木棚,那弥漫的香气和木屑扬尘简直能把人湮没。一个大大的声音从高高的香樟木堆里传出来:“鲁班师傅说的,一线到东阳,一线到中央。”48岁的打船人唐金火出生在五常,出龙舟的地方,他一边打船,一边总把“鲁班师傅说的”挂在嘴边,其实这话的出处并不可考。

  “一线到东阳”夸的是东阳工匠制的木线质量好;而“一线到中央”说的是船底最中间那块木板,贯穿船头船尾,一定要笔直,位置摆在船儿的正中间,否则船儿到了西湖里,一下水就斜。

  游客到西湖里乘船娘们的手划船不妨数数,船底由5块7米多长长梭型的木板拼就,两边船身各4块长条型的木板,正好13块大木板。

  船肚子里横着5块小木板,那是船梁。游客平日的座椅,就安在两根大梁上,最稳当。

  唐金火买来香樟原木,晾干了,到加工厂冲板,才能开始打船。选香樟木是因为它韧性好,西划船儿整个是香樟船呢。

  人靠筋 船靠钉

  一艘船要用50斤钉子

  西湖扁舟长7.25米,宽1.5米,深0.38米,乘船的游客看不见一颗钉子,细细找,却能找到小梯型的钉疤,“人靠筋、船靠钉、树靠根”,200个钉子藏在这些钉疤里。

  钉子有两种,扒头钉和穿钉,黑黑的,一个顶上有钩子,一个光凸凸的,其貌不扬,可唐金火打了30多年的船,只知道一个地方有卖这钉子的——萧山62岁的韩师傅家里。他是铁匠,每个钉子都一锤一锤手工打出来,钉子论斤卖,每斤7元钱。

  “大钉钉梁,小钉钉帮。一艘船要用50斤钉子,总共大约200来只。”船身大船板上下放齐,唐金火用凿子在木板上凿个小口子,放入扒头钉,再握个钉送,用铁锤子一敲,五六厘米长的扒头钉就紧紧地钉住了上下船板。

  钉子固定住了船板,可板和板之间还留着缝隙。虽然肉眼看并不透光,不过水却能渗透进去。填缝要靠麻丝。麻丝淡黄色,毛毛糙糙的,有些像枯黄的稻草,却更细些。唐金火抓来一把,用劲塞入木板缝里,一边塞,一边抹桐油。

  “麻丝入缝,桐油吃饱。船儿不漏水,久泡也不烂。”唐金火说。

  钉送、铁锤、凿子、大扳头小扳头、

  木榔头铁榔头、电刨子手工刨……工场里有个上锁的小间,堆放着打船必须的大约50件工具。

  最难的工序是扭船身板

  干的都是力气活

  打船最难的一道工序是扭船身板。

  小船儿两头尖尖,全靠船身板两头弯的弧度。这个弧度刨子可刨不出来,而是硬生生把笔直的3厘米厚的长木条弯成两侧各15度的弧型。

  记者掂了掂木条,7米多长,根本拿不动,又厚又硬。唐金火先把木条固定在船头,然后一点一点扭,扭一些就敲一个扒头钉进去,固定牢。

  到了船中段的位置,木头就越来越不“听话”了,唐金火开始加工具。先用粗麻绳横绕过整个船身,然后紧紧绑住船身板,再缠上木榔头,他稳稳站立着,一踢右腿,跨在了木榔头上,两个手分别握住两把大大的铁扳头,用尽全身的力气把船身板往船身上靠。

  “你看,这样的力气活,我再也干不了几年啦!”因为用力,唐金火的脸涨得通红。

  唐师傅怕手艺烂在自己手里

  西湖扁舟后继乏人

  打了30多年船,唐金火觉得气力越来越不够了,他给自己定了个退休的年纪:“最多再干3年。”他最着急的是爷爷的爷爷手里传下来的打船手艺烂在自己手里。

  1976年,唐金火16岁,他开始跟着父亲外出打船。那时五常乡多渔民,家家户户都有船,乡里有赛龙舟的习俗,唐家父子常被邀请去各家打船。“那船啊,平时捕渔,等龙舟节到了,就把龙头从仓库里拿出来安上,赛舟。”唐金火说,打船并不能赚到什么钱,他父亲用赚来的一点点钱买大队里的工分都不够,“每年工分都倒挂”。

  唐金火三十来岁的时候,乡里需要打船的人家渐渐少了,靠打船已经无法维持生计,他出门做了几年木工活。

  2001年,西湖手划船打算改成玻璃钢材料,遭到一片口诛笔伐,2002年,西湖启动综合保护工程,恢复使用传统木船——一叶扁舟。当时,西湖游船公司负责人微笑说:“只要西湖水不干,你唐金火就有饭吃。”

  可唐金火最关心的不是自家生计,而是衣钵传承:“我今年48岁,打船的力气活干不了几年啦,却收不到徒弟,老祖宗传下来的绝活难道要断送在我手里?”

  记者跟着唐金火,从2007年12月一直跟到2008年3月,听他说“收徒弟”的话,耳朵都快起茧子。

  “本来么,你们报纸帮我写写,招个徒弟来,想想那么苦那么穷的活计,有谁愿意干?”

  “我原本收了个徒弟,指望他把手艺代代相传,可他还是走了,买了辆翻斗车,做承包活去了。那活更赚钱。”

  “最多再干三五年,我就没力气干了。短时间内要收到徒弟,教会他,谈何容易?”

  跟着唐金火打船的,从几年前的十几个人减少到了五六个人,最年轻的乡邻钱道林也已经40岁。

  

  记者手记

  这位老手工艺人心里的结,也是西湖游船的一道坎啊!如果西湖失去了扁舟?如果湖中荡漾起玻璃钢船来?就算从外地订来了手工木船,偌大杭州没有一艘自产的“西湖扁舟”,那就是多大的遗憾!

  为什么连出师的徒弟都“逃”走?在记者的坚持下,唐金火算了一笔账。

  “不算买木头、冲木板等准备工作的时间,做一条船前后需要20天,”唐金火说,“一条船价钱是4000元,去掉木头钱、钉子钱,只剩下2000元工钱。”

  每年维护保养101条西湖扁舟,制几百把船桨,打20条新船。唐金火一年总收入大约2万元。记者问船桨多少钱一把。唐金火悄悄说:“30元。我心里希望能给我50元一把的价钱。”

  昨天,采访结束,唐金火见记者要回报社,还是忍不住拉着我问了一句:“你能不能帮我登一登,问有没有人愿意当我徒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每日新闻·亲历 A0008 西湖深处打船人 2008-3-3 钱江晚报a00082008-03-0300019;钱江晚报a00082008-03-0300020;钱江晚报a00082008-03-0300030;钱江晚报a00082008-03-030003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