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02版:人文·文化新闻
3  4  
PDF 版
· 30年这些事在浙江人心中最解放思想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3月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30年这些事在浙江人心中最解放思想
■本版撰稿:本报记者 王玲瑛 金毅 张瑜
  在浙江人心中最解放思想

  编者按:本报1月4日启动的“海选· 30年30事——浙江各地最解放思想的事”,经读者推荐、民间票选、网络投票、街头打分、社区推选、专家初评后,经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所副所长杨树荫、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史晋川、浙江省社科院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建华等专家评委的汇总评定,火热出炉以下30件事,它们代表了浙江改革开放30年来最解放思想的30件事(排名不分先后)。

  》》》 1

  中国第一个个体工商户

  诞生在温州

  事件回放:1980年12月11日,温州21岁的章华妹领取了中国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合法的个体户,证书编号为10101,见证了我国改革开放后对个体工商业政策的转变。

  点评: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在浙江温州的诞生,是浙江人思想解放的一个真实写照,它启动了市场经济发展,激发了浙江人的创业热情,形成了波澜壮阔的浙江创业创新大潮,使得浙江快速从一个农业省份转型为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较为发达的省份。

  》》》 2

  中国第一个私营经济试验区

  诞生在温州

  事件回放:1982年12月16日,温州市委市政府召开为期三天的农村专业户、重点户代表大会。当时的市委书记袁芳烈明确提出:专业户、重点户是农村生产力的先进代表,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带头人,应当给予鼓励与支持。并提出了“五个允许”、“五个支持”的十条政策,为温州私营企业发展鸣锣开道,大开绿灯。1985年5月12日,《解放日报》第一次提出“温州模式”。

  点评:温州经验从体制上突破计划经济的约束,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把人对自身发展的渴望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出来,在中国改革的舞台上精彩亮相。私营经济发展壮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石之一,社会结构的现代转型提供了制度框架。全国第一个私营经济试验区诞生与温州模式形成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大亮点。

  》》》 3

  两个台州农民合伙办的企业

  领到了中国第一张股份合作的

  营业执照

  事件回放:1983年1月15日,在温岭牧屿,一家由两个农民采用“打硬股”形式合伙创办的企业——温岭牧屿牧南工艺美术厂,领到了由当时的温岭县工商局核发的“社员联营集体”的营业执照,就此宣告中国第一家经工商注册的股份合作制企业诞生。

  点评:这是由农民创造出的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现代型的企业组织,创造了现代型的企业制度,这意味着公众已经把自己的生活跟宏观经济、国民经济联系在一起,真正前所未有地尝试财产性收入带来的甜蜜果实。

  》》》 4

  农民造出

  “中国第一座农民城”

  事件回放:依托温州南部鳌江流域的天然良港,1984年建镇的苍南县龙港镇,从5个荒凉的小渔村起步,成功走出了一条不依赖国家投资、主要靠农民自身力量建设现代化城镇的新路子,被誉为“中国农民自费造城的样板”和“中国第一座农民城”。

  点评:农民造出中国第一座农民城是中国农民的一个改革创举,它冲破了不符合生产力发展的一切条条框框,大胆改革创新,打破原先壁垒森严城乡分隔的体制,由周边乡镇农民建城,成为浙江农民参与城市化进程的一个象征。

  》》》 5

  县委书记和农妇的争论

  催生允许农民进城经商的

  一号《通告》

  事件回放:1982年,农妇冯爱倩走进义乌县委大院,和新上任的县委书记谢高华展开了争论。自己没工作,到城里做点小买卖,为何要抓了罚、罚了抓?争论持续了整整一下午,并迅速传遍义乌。随后,谢高华把“应不应开放集市贸易市场”、“允不允许农民进城经商”这两个议题摆到县委领导班子会议上,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义乌县委、县政府的一号《通告》问世了:“允许农民进城经商”、“允许城市市场开放”等“四个允许”突破了保守思路的边界。

  点评:县委书记与农妇的争论是浙江乃至中国改革开放的有典型意义与价值的事件,随后催生的允许农民进城经商通告突破了城乡藩篱,打破了社会僵固,砸开了思想教条,让农民有了自主谋生、自主择业、自主创业的可能,给农民自由流动、自主发展的机会,使得社会开始有了活力和创造力,对义乌及浙江的思想解放和社会发展具有巨大推动作用。

  》》》 6

  以义乌小商品城为代表的

  各地小商品城

  事件回放: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十大集贸市场之首的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云集了世界各地的商人,16000余摊位的经营者在全国都有生意伙伴。

  

  

  

  

  

  

  

  

  

  

  

  

  

  

  点评:以义乌为代表的各地小商品城是浙江改革开放30年来绽放的思想解放的明珠,它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千家万户,形成了浙江小商品、大市场、小生产、大社会、小经营、大积聚的独特景观,推动了浙江块状经济、县域经济、集群经济的发展,并将传统的以家庭、家族为主要的生产组织融入到了现代的社会分工体系,推进了浙江社会结构的现代转型,推进了浙江的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

  》》》 7

  步鑫生打破“铁饭碗”

  事件回放:1983年,浙江省海盐县衬衫总厂厂长步鑫生“努力创新”,“甩掉产品包销的拐棍,自己到市场上创牌子,闯路子,以三新(款式新,衣型新,装潢新),以快(转得快)取胜,大胆改变现行制度”,成为“全国最为知名的工厂厂长”。他在厂里搞奖金制度,打破“铁饭碗”和“大锅饭”,提出“上不封顶,下不保底”的工资管理政策。

  点评:改革现行管理制度,打破铁饭碗、大锅饭,创新企业管理,提升生产效益,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步鑫生实行的改革使中国为之震撼和惊喜,打破了思想僵化、固步自封、不思进取的固有模式,为企业注入了活力。

  》》》 8

  贫穷的杨汛桥

  出了近十家上市公司

  事件回放:杨汛桥,当年是绍兴出名的贫困乡, 1990年9月,经省科委批准,九家企业组成的“浙江经编星火技术产业开发集团”成立,一举开发出30多种经编工艺和90多种织物新产品。阿里巴巴式的财富大门就此打开了,到2011年,计划上市企业达到10家……

  点评:在计划经济时期,股息、红利是老百姓不敢想不敢碰的高压线。现在,浙江的经济发展已经从产品领域进入到资本领域,遍及城乡的千家万户已经开始在股市等资本领域一显身手。

  》》》 9

  从铁匠铺到资本大鳄的

  万向集团

  事件回放:万向集团公司初创于1969年,从4000元资金、7个人的铁匠铺起家,现已成为一家拥有员工数万名、资产近200亿元的现代企业集团。2002年万向控股、万向钱潮、万向集团分别按40%、30%、30%的比例投资组建万向财务公司。在国内,万向参股、控股的金融机构6家、直接或间接控股的上市公司10家,在海外则设立了万向美国制造基金。

  点评:上世纪80年代时浙江人已经认识到国际市场是充满风险与魅力的大市场,民营企业接轨国际市场,不仅是民营企业的产业出路,也是民营企业的体制与机制的出路。万向集团始终把自己的企业发展与国际市场及规则结合在一起,企业家与企业共同成长,折射出了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波澜壮阔史诗般话剧的一个典型个案。

  》》》 10

  冯根生持股

  事件回放:1997年10月7日,正大青春宝公司提出“工者有其股”决议,冯根生作为主要经营者至少要认购2%的股份——计300万元。这项被青春宝员工视为“第二次合资”的重大举措,在操作中遇到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难题:冯根生的股份该如何算?

  点评:冯根生持股事件对进一步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一种尝试,对充分调动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社会公平理念的新型分配体系是一次创新性的推进。

  》》》 11

  中国首家中日合资饭店

  落户杭州

  事件回放:1986年,当杭州城里还是一片低矮平房的时候,西湖边上立起一座21层、高70余米的大楼———杭州友好饭店。这是中国首个中日合资饭店,由当时的杭州市旅游总公司和日本昭和商事株式会社合资共建,曾用名“中日友好饭店”。

  点评:这是杭州市乃至浙江省对外开放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是中日友好的一个见证。

  》》》 12

  阿里巴巴创造出

  中国最大规模的“富翁团队”

  事件回放: 1995年,杭州电子工学院讲师马云创办了“中国黄页”,这是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商业信息发布站。1999年他创办了阿里巴巴网站。阿里巴巴于2007年11月6日在香港证交所上市,一夜之间创造出中国最大规模的“富翁团队”。

  点评:以知识为要素,集聚人才进入新经济。从传统产业出发的浙商已经进入崭新的知识产业,第三代浙商正以更为开阔的国际视野、丰厚的知识底蕴和严谨而敢冒风险的特点,令人刮目相看。

  》》》 13

  诸暨绢纺厂被兼并所代表的

  企业体制改革

  事件回放:诸暨绢纺厂被兼并到绍兴富润集团的当年,绢纺厂如愿止损,第二年就开始赢利。最后由亏损企业整编成的富润集团不但化解6亿元债务,而且还成为中国纺织业第一家上市公司。

  点评:这是一个很好的从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转型的案例,注重实质性的体制机制的改革与转型,改革已有不合理的体制机制,实行现代企业管理,同时坚持相信,不同的体制机制会塑造出不同的人,因此使得企业在兼并后很快获得迅速发展。

  》》》 14

  私人企业承包民营航线

  事件回放:1991年春节,湖南省民航局派员到温州实地考察,与王均瑶几度协商,达成协议:温州至长沙航线,由王均瑶承包经营。温州民航站也随之与承包经营者签订了地面保障协议,负责售票、安检、机务等工作。1991年7月28日,一架“安20”型民航客机从长沙起飞,平稳地降落在瓯江口海滨的温州机场。

  点评:浙江私人企业承包民航线就是浙江人勇于创新精神的真实折射,并且它打破了行业的垄断,为民营资本在社会经济领域的拓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 15

  中国第一个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人

  事件回放:2002年,台州路桥的农民冯普德与几个果农一起,以股份入社的形式组建了大红袍果业合作社,将果农们组织起来,通过产前统一采购、产中统一供应农资、产后统一包装、销售的模式,实行专业化生产,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冯普德担当法人。

  点评:农民自办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合作社,通过自组织解决自己生产、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实现自己合理的个人利益,在国家权利之外,构建一个全方位的民众自组织网络,这是目前新一轮体制改革以至新一轮思想解放的核心内容之一。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人文·文化新闻 D0002 30年这些事在浙江人心中最解放思想 ■本版撰稿:本报记者 王玲瑛 金毅 张瑜 2008-3-4 钱江晚报d00022008-03-0400018;48257178002CE1734825740100281C42[B1-宋宾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