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11版:人文·晚潮
3  4  
PDF 版
· 雪的城(二首)
· 追记我的堂伯伯赵超构
· 老爸眼里的这场雪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3月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追记我的堂伯伯赵超构
■赵则玲
  新闻界同仁对赵超构这个名字不会陌生,而广大民众对林放的名字可能更为熟知,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上海,提起新民晚报,提起林放的未晚谈专栏,几乎家喻户晓。2006年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设立了中国晚报年度最高奖——“赵超构新闻奖”,更使赵超构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大提升。

  赵超构是地道的温州文成人,他的祖籍地在文成龙川下村。后来他的父辈为了发展的需要在瑞安城郊屿头村又建造了赵宅。14岁那年,他随父迁居到瑞安。瑞安应该是他的第二故乡,因此,有时他又说自己是瑞安人。

  赵超构是我的堂伯伯,为撰写《赵超构评传》的需要,2008年初,我专程访问了1958年赵超构“瑞安之行”唯一的伴随者——陈学阳先生。当我说明来意,递上名片,年过七旬仍精神矍铄的陈先生见到远道而来的我,一脸的兴奋,马上打开话匣子说了起来:

  “当年我作为一名县广播站的记者受书记的委托陪同赵先生瑞安之行时,才25岁。那天,书记把我叫到办公室说,上面来了一个人,好像来头很大,要我好好随行接待。” 说到这里,陈老感叹道:“这事虽然已经过去快50年了,但很奇怪,赵先生的一言一行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他穿着一件灰白色的中山装,大约一米六的个子,背有点驼,脚上穿着一双半新的解放鞋,脖子上挂着照相机。话语不多,说起来却很幽默。人很朴素、实在,讲话作报告,一点架子也没有,完全像一个普通的市民。他喜欢抽烟、喝茶。我还记得他是抽大前门和美丽这两个牌子的。他走路、爬山,动作很快,反应很灵敏,和我这个后生比起来也不差上下。晚上有时还和我谈谈家常。说自己和妻子都是文成人,但从没跟我提过要到文成走走。”

  随后陈先生若有所思地对我们说,他在旁边观察发现,赵老对看不顺眼的事情,就不吱声,也不细看;而对看得顺眼的事情,就问得很仔细,也看得很仔细。给他印象深刻的是他陪赵超构去梅雨潭和愚溪水库的情景。赵超构那种看了梅雨潭的失望,看了愚溪水库后的恋恋不舍都深深印在他的脑海里。可见生活中的赵老也是个性情中人,因为徘徊梅雨潭边,总是找不到朱自清笔下的“绿”而显得失望惋惜,一言不语,悻悻而回;当看了新建的愚溪水库,两岸绿树成荫,溪水澄澈,水声淙淙,溪底卵石历历可数时,他的情绪立即活泼高昂起来,时而脱鞋涉溪,时而从溪底拾捡花卵石,还不时即兴吟诗,与在梅雨潭时的表现简直判若两人。

  赵超构对家乡的民俗文化是十分喜爱的。据陈先生回忆说,赵老在瑞安半个月中,晚上一有空便钟情于家乡的鼓词、莲花、道情。他说:“我陪他到城关仙岩头词场听鼓词和莲花。当他听到‘里啦个哩、三个两姊妹哟,莲花落、莲花落’时,赵老听了异常兴奋,整本是单挡鼓词,牛琴悠扬,扁鼓声咚咚……那时词场坐的是一条条长凳,没有靠背,连我这个20多岁的后生坐着都感到吃力,可他坐着却听得津津有味,时而微笑,时而与我交谈所感,演唱结束,还余兴未尽。回来的路上,他还深有感触地说,在上海、重庆、香港看过许多名角演的京戏、越剧、黄梅戏,总觉得不及家乡的鼓词、莲花来得亲切可感。”

  陈先生对赵老的为人处世,很感敬佩。他说赵老在瑞安的半个月,上上下下对他评价都很好。尤其令陈先生敬佩的是,最后赵老与招待方结清了所有的费用,还对他说:“你的伙食也由我来支付,你只出粮票,钱由我来出。”

  人品即文品,一个鲜活的平民化形象顿时跃然纸上……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人文·晚潮 D0011 追记我的堂伯伯赵超构 ■赵则玲 2008-3-6 48257178002CE173482573F7001E6522[A5-赵则玲≈B1-梁建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