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14版:奥运中国·传奇
3  4  
PDF 版
· 先驱
· 这些
人和事
· 福娃导游词
· 舒鸿
· 舒鸿为国争光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3月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1930年8月15日,上海《申报》出了号外,标题是——
舒鸿为国争光
  1936年6月26日中午,上海码头拥挤而喧嚣,10岁的舒昌荣紧紧抓着弟弟舒昌耀的手,与所有人一样,向一艘名为“康德浮台号”的邮轮挥手告别。舒昌荣朝邮轮张望了好一阵子,却始终没有发现父亲舒鸿的身影。等舒昌荣“挣扎”着靠近邮轮时,邮轮“喘”了一口气,走了。

  “康德浮台号”的目的地是德国柏林。1936年7月,第11届奥运会在这里举行。这是中国第一次派出一支庞大的代表团参赛。可是,代表团的成绩始终不尽如人意,报纸上每天出现的新闻基本都是诸如“××在田径预赛被淘汰”、“篮球队被淘汰”、“足球队未能小组出线”等消息。

  1936年8月15日下午,正当舒昌荣陪母亲逛街时,突然,上海街头一阵躁动,到处都是小报童响亮的声音:“号外!号外!舒鸿为国争光!”

  父亲为国争光了?舒昌荣觉得难以置信。他连忙买来一张《新闻报》。报纸上的大标题格外显眼,“美加篮球决赛,我国舒鸿担任裁判。”舒昌荣有些摸不着头脑了,父亲一直是代表团的篮球队助理教练,怎么又成了奥运会篮球决赛的裁判呢?

  中国首批国际级裁判

  在旧中国,早期的体育比赛并无“裁判”一职。大约在上世纪20年代,很多正规比赛开始聘用外国人担任裁判工作。

  1925年,在美国春田学院(斯普林菲尔德学院)攻读体育专业的舒鸿回到了中国上海。为培养中国裁判,他参与创建了中国第一个裁判员组织——“中华运动裁判会”。他担任会长。

  1928年,恰逢一场篮球比赛将在上海举行。按惯例,比赛的裁判将由外国人担任。赛前,舒鸿向比赛组织者提出建议,“中国人参加的比赛,一定让中国人执法。”可外国裁判坚决不让位。

  有人提议,申请执法比赛的中外裁判统一参加考试,试题由当时最为权威的“美国裁判会”提供,并由“美国裁判会”阅卷打分。结果舒鸿、乐秀荣、吴邦伟、蒋湘青等4名中国人成为中国第一批被国际组织认可的国际级裁判。

  中国裁判进入视线

  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篮球项目第一次成为奥运会上的正式比赛项目。最后,美国队和加拿大队闯入决赛。由谁来执法奥运会历史上第一场篮球决赛呢?

  大家公认美国的裁判水平最高,但为了避嫌,肯定不能使用美国裁判。至于来自欧洲的裁判,由于篮球传入欧洲的时间不长,欧洲裁判恐怕难负重任。选来选去,篮联官员注意到舒鸿的名字。这个人是中国队的助理教练,在奥运会预赛时,也执法过几场比赛,表现得还不错,就用他吧!听说由中国裁判执法决赛,美国队和加拿大队的队员顿时炸开了锅。有的队员断定:“从中国篮球队在奥运会上的表现就可以知道,舒鸿肯定吹不好。”

  两队教练却格外信任舒鸿,当时,美国队的助理教练杜平曾是舒鸿留学美国春田学院时的大学同学,他向队员们解释:“我了解舒鸿,还是他当裁判合适。”加拿大队的教练在前几天看过一场舒鸿执法的比赛,他认为:“舒鸿吹得相当公道。”

  篮球之父钦定舒鸿

  正当教练和队员各执一词时,篮球项目创始人奈·史密斯博士应邀来到柏林。国际篮联官员索性把“难题”交给了史密斯博士。一看到舒鸿的名字,史密斯博士立即说:“舒鸿是我的学生,我向你们保证,他是最合适的决赛裁判。”既然篮球鼻祖选定舒鸿,反对声自然也就没有了。可是,舒鸿怎么就成了他的学生呢?

  原来1919年至1923年期间,舒鸿曾就读于美国春田学院,当时正在春田学院担任体育老师的奈·史密斯博士组建了一支校篮球队。史密斯博士发现,与美国学生相比,虽然舒鸿个子矮小,但训练刻苦,打球很动脑子,是可造之材。

  师从史密斯博士期间,舒鸿不但篮球技术突飞猛进,各种各样的篮球规则也烂熟心中,成为史密斯博士的得意门生。

  “钦点”舒鸿后,奈·史密斯博士又特地找到中国代表团总教练马约翰,请他做最后决定。马约翰不假思索地说:“这是给我们中国人展示的机会,我们当然支持您的决定。”

  马约翰问舒鸿:“你敢不敢去吹比赛?”舒鸿回答:“我非常有信心!”

  出色执法为国争光

  1936年8月14日上午,德国柏林,奥运会历史上第一场篮球决赛,在一个露天球场举行,一下涌入了三千多观众,一个中国人站到了比赛场地的中央,那是主裁判的位置。全场哗然,周围几十个国家的球队队员轰然大笑。

  “怎么会是中国人做裁判?!”“东亚病夫滚出去!”球馆里的叫骂声此起彼伏。此时,篮球之父史密斯领着美国和加拿大两支球队进场了,全场顿时安静了下来。史密斯教授当即向现场观众说:“舒鸿是我的学生,我向你们保证,他是最合适的决赛裁判。”篮球之父开口为舒鸿说话,全场的质疑声立即就消失了。

  舒鸿宣布篮球决赛开始。为了支持舒鸿,中国代表团所有成员都来到现场观战。比赛进行到一半,忽然下起了大雨,露天的红土球场泥泞不堪,更是给裁判执法增加了难度。跟一群高大的篮球运动员相比,舒鸿还不到他们的肩膀高。而他以准确公正的判罚、挥洒自如的表现,很好地控制比赛进程。最终,美国队以19∶8战胜加拿大队获得冠军。比赛结束后,史密斯博士走下看台,亲切地与舒鸿拥抱。

  当时,上海的《申报》、《新闻报》,天津的《大公报》等对这场比赛做了详细报道,随团记者冯有真介绍,“裁判一职,由我国教练舒鸿担任,舒氏抵德后,经大会篮球委员会聘为裁判员,屡次执法,铁面无私,目光犀利,赏罚分明,极得好评。故决赛一幕,特聘舒氏充任裁判,极为荣誉。”

  当年10月,舒鸿从德国载誉而归,国立浙江大学为舒鸿安排了一场盛大的欢迎仪式,老校长竺可桢率领全校师生,高呼“舒鸿!RA!RA!RA!”,欢迎这位为中国在奥运会上争得无上荣光的人。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奥运中国·传奇 C0014 舒鸿为国争光 2008-3-6 钱江晚报c00142008-03-0600048;钱江晚报c00142008-03-0600033;钱江晚报c00142008-03-0600034;钱江晚报c00142008-03-0600035;钱江晚报c00142008-03-0600036;钱江晚报c00142008-03-0600037;钱江晚报c00142008-03-0600038;钱江晚报c00142008-03-0600050;钱江晚报c00142008-03-060005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