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2版:每日新闻·现场
3  4  
PDF 版
· 才子困惑:拿文凭还是搞创作
· 糊涂小伙 跳江示爱
· 一车盐酸 惊吓黄岩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3月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出了4本书,他是“明星学生”
●9门功课亮“红灯”,他面临毕业困境

才子困惑:拿文凭还是搞创作
◆本报驻宁波记者 徐洁
  相对于韩寒和郭敬明,在文坛上,他并没有大名声,也没掀起过什么大风波,但网友眼中“80后文坛三剑客”的称号,还是让他占了一个“鼎”,他就是宁波大学的殳(读音shū)学超。

  近日,殳学超又成了宁波大学校园论坛上的热门帖子——《“80后写手”拿文凭还是搞创作?》中的话题人物。因为痴迷写作,到今年临近大学毕业时,却有9门功课亮起了“红灯”,按照教育部的相关规定,他将无法拿到毕业证书。殳学超的事引起了老师和同学的激烈争论:大学生应该全力学习拿文凭,还是根据自己的特长,发挥才能?

  文学才子&另类学生

  “很有才”、“很聪明”,这是许多接触过殳学超的老师和同学对他的一致评价。

  记者看了一下殳学超丰硕的“创作成果”:上初中时,他的小说《奇遇》引起很大反响;进入高中,他正式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玻璃围城》,得到众多名家的好评;大二时,他出版了长篇小说《今生十年》;大三时,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作家那些事儿》于去年11月出版。此外,13万字的苏轼诗文传记——《东坡月华犹初上》已经完稿,同时他为一家影视公司写了一部24集电视连续剧的剧本。

  但这些成果的背后,却是殳学超在4年的大学生活中,因为创作以及杂志社等约稿任务,从大二开始,他基本无暇顾及学业,甚至连学校很多必修课他都没去听,导致他的9门功课挂了“红灯”。

  “大部分时间,我都在埋头写作。常常通宵写到第二天早上,上午睡一觉,下午起来继续写。到了期末,有些科目的考试,我连时间和地点都不知道。”殳学超说。而有的课程,虽然他的考试成绩过了线,但由于上课时间没有达到规定的课时,也被认定为不及格。

  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在校大学生每门功课的成绩都有详细记录、存档备案,缺一个科目考试的成绩就不能发毕业证书,而9门功课不及格的殳学超也将面临着:大学毕业了,却不能拿到毕业证书。

  殳学超犯难:

  全力拿文凭还是继续搞创作

  “‘挂掉’(不合格)的大多是基础课,英语、法律、计算机等等,我觉得学了没用。其中两门是编程和网页设计,这对我的创作有帮助吗?包括专业课程里的《文学概论》之类的课程,考试时,名词解释‘文学的灵感如何获得’,‘什么是文学’等等,我背不出这些概念,但灵感照样源源不断。”因为“学自己有用的课程”的立场,在大学里,殳学超除了文学创作,也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如辩论赛等。

  殳学超说,他之前从未考虑过毕业文凭,直到最近临近毕业时,学院的领导、老师一次次找他谈话,他才意识到自己可能真的毕不了业了。

  “大学文凭,对于社会上的大多数人和单位来说,这一纸证明至关重要。但对我来说,我热爱的是文学,跟毕业文凭没关系。”记者了解到,殳学超已经在宁波的一家文化公司找到了一份“待遇高于一般大学毕业生三四倍”的工作。

  但一提起父母,殳学超还是觉得愧疚:“爸爸妈妈读书不多,文化程度不高,他们对大学文凭很重视。高考时,他们就希望我能考上名牌大学。现在每年帮我交1万多元的学杂费,就是希望我能拿到一个正宗的大学文凭,可我辜负了他们。”

  殳学超告诉记者,父母得知他很难大学毕业后,特别生气,并表示他写书、出书属于“不务正业”。有没有拿到大学文凭,不是“美中不足”这么简单,而是父母对他有没有出息的“终极评判”。

  殳学超不想让父母失望,但让他暂停创作,全力摘“红灯”,他又不太乐意:“手头上正在写部小说,其他还接了些影视剧的剧本创作,实在没时间。”

  各方都有理

  观点呈多极

  “拿文凭还是搞创作?”的话题在宁波大学校园里掀起了激烈争论,有赞成他写作的,也有反对的。

  “他张扬个性,坚持自己的追求,不在意传统的评判标准。比起周围一些混日子的同学,他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他是又一个韩寒,他在用自己的行动,向不合时宜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挑战。”

  这是赞成派的观点,另一部分学生尽管羡慕他的才气,但却不认同他的做法,“韩寒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可复制的,他的做法也没有推广借鉴的必要。我们大多数只是普通人,普通人就该踏踏实实地走普通学生该所走的路。相比于兴趣爱好,文凭还是重要的,它至少是我们迈入社会的‘敲门砖’”。

  同样是学校特长生的俞帅峰告诉记者:“我也喜欢写作,但这和文凭并不对立。个人写作的提高需要各方面的积累,大学是让我们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也教会我们如何运用,不然也会江郎才尽。”

  教师面临的课题:

  特殊人才如何因材施教

  “你们也帮我劝劝他,不要走极端。”采访中,宁波大学科技学院人文分院院长傅明善教授这样对记者说,他一直很欣赏殳学超的才华,对他的作品也进行了很多指导和帮助。“学校在培养特色学生上尽了很大努力,我们一直支持他搞文学创作,也用创新学分代替了他一部分课程的学分。但我们毕竟是一所综合性大学,目前,衡量合格毕业生的主要标准还是要看课程能不能达标。”

  宁波大学文学院院长周志峰教授也表示:“不要把文凭和知识对立起来,文凭标志着你接受过系统正规的高等教育。学历、文凭是用人单位了解应聘人员的重要途径,如果没有文凭,在社会上的选择面比较窄。”

  “其实,殳学超还是有机会的,学校规定大学本科的学习时间可以延长到六年,除了毕业补考外,各科老师也愿意给他单独的考试机会。”傅明善教授说,他们希望殳学超在今后的两年里加加油,把丢下的课程补上。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每日新闻·现场 A0012 才子困惑:拿文凭还是搞创作 ◆本报驻宁波记者 徐洁 2008-3-6 钱江晚报a00122008-03-0600015;48257178002CE173482574030045546A[B1-苗丽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