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1版:每日新闻·亲历
3  4  
PDF 版
· 漂泊在城市的课堂
· 大使夫人 相聚南浔
· 一双球鞋 绊住蟊贼脚步
· 药厂爆炸 23辆消防车上阵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8年3月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漂泊在城市的课堂
民工子弟学校的新学期
■本报通讯员 何加诚 本报驻台州记者 韩兢
  台州黄岩三友小学的走廊是灰灰的,墙壁斑斑驳驳,破旧的玻璃窗上横七竖八地钉着木条。刚刚开学,校园里又有了孩子蹦蹦跳跳的身影了,又传出了朗朗的读书声。学校里挂着“民工子弟学校欢迎你回来”的红色横幅,提醒着这是一所特别的学校。

  这个学校孩子的爸爸妈妈是在台州拉黄包车的、是某玩具厂里做娃娃的,或是模具车间做造型的。台州并不是他们的故乡,他们的家在四川、安徽、湖南、江西……每天他们一大早就出门,很晚才从车间回家。他们几乎没有机会和孩子聊天,也没有时间去欣赏城市的霓虹璀璨。可这些四处漂泊的打工人,不管多辛苦总是想带上自己的孩子。带着孩子,他们能看到未来的幸福。

  学校有900多个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一,平均每个班级有四五十人。新学期伊始,我去看望了这里的孩子们。我问了很多孩子们同一个问题:“你爸爸妈妈是做什么的。”他们都说不知道。不过他们很快会接上一句:他们是打工的。我吃惊孩子们这么清楚自己爸爸妈妈的社会身份。

  250元一学期的午餐费

  家里仍觉得贵

  中午11点10分到下午1点半是孩子们吃饭和午休的时间。听到下课铃声,孩子们都疯狂地朝食堂奔跑过去。今天的菜是包心菜、火腿肠,看上去清清淡淡,可是在午后的阳光下,他们站着,把菜放在窗台上,聊着天,吃得非常带劲。

  有些孩子很害羞,当我把镜头对准他们的时候,他们就微笑起来。他们的衣服都是花花绿绿的,甚至有些孩子穿着一套鲜艳的睡衣就来到了学校。这些孩子的脸上多少有点灰灰脏脏的印记,不过他们好像都不太在意这些。

  校长唐雅兰对我说,一个学期250元的午餐费,对很多民工家庭来说,仍然是负担过重了。年纪小的孩子,家长不得不让他们在学校搭伙。到了小学四年级后,基本上一个班级就只有四五个人在学校食堂搭伙。

  很多孩子在校门口买一份1元钱的炒面条,有更多的孩子自己带饭。个子小小的汪开元端着一个大饭盒,里面盛着豆腐干、青菜。小开元告诉我,饭菜是妈妈做的,可好吃了。

  孩子的小心思:

  总是惦记着老家

  李亚书的步履缓慢而小心,小小的身影看上去像个大人。我走上去,拍了拍他的肩膀。他告诉我,他的老家在江西,还像个大人一样说起话来:“有压力,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么大。读书读不上去。”“爸爸妈妈有没希望你今后做什么大事情啊?”“有,他们总是要我好好读书,要我以后上大学。”他不断重复着说:“我也觉得这个学校好,只是我不知道为什么我还是很想家。”

  走廊的另一边,左林很一个人站着,默默地看着下面的孩子踢毽子、跳绳。他告诉我,他还是喜欢老家的学校:“那个学校要更大,同学、朋友更多。”

  “爸爸妈妈平时管你吗?“他们就为我检查作业,然后就要我去看书了。”左林一直望着楼下的孩子:“我好像也不好意思和爸爸妈妈多谈天。”“我想早点回老家,真的,这是真心话,不过好像是快要回去了。”说到这里,左林流露出兴奋的样子。

  解释成语“置之不理”

  很具民工家庭特色

  上课的时候,班级里传来震天的朗诵声。

  这是一个80个人的教室。学生们正在听最喜欢的班主任耿华群老师的课。教室有些破落,孩子们使用的课桌桌面也已被磨损得一塌糊涂。但教室是被精心装点着的,四面墙上都是维尼小雄的头像,还有有各种颜色的花花和评比栏,黑板报上抄录着一段《道德经》里的内容。

  耿老师在给大家讲一篇文章,里面提到了一个成语“置之不理”。为了让孩子对这个成语有更深的理解,他问:“你们家是不是都有小弟弟、小妹妹?”下面的孩子纷纷回答是。他接着问:“如果小弟弟在哭,你们会怎么做?”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就打。也有孩子说,就不管他了。在听完大家的发言后,耿老师说:“如果我们不理自己的弟弟,我们就说,对他‘置之不理’了。”也许这样的解释,只有在民工子弟学校的教室里才能听到。

  为了让孩子对优美的文字有更深的感悟,耿华群让孩子们一起朗读课文。这些孩子的声音几乎是吼叫出来的。我一瞬间,为澎湃在他们心里的那种生命力而感动。在我的记忆里,城市里的孩子朗诵时总是过于温柔。

  教师耿华群

  带这些孩子太累,但舍不得离开

  民工学校里一共有30多位教师。耿华群老师不仅上语文课,还要上数学课。孩子们都很喜欢他。40多岁的耿老师有点自豪地对我说,这个学校开办了3年多了,我在这里上课整整3年了。

  “带这些孩子太累了。”这是耿老师对我说的第一句话:“这些孩子在老家都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他们身上的不良习惯从来没人管。他们不会遵守纪律,不喜欢剪指甲,不会洗头洗澡,而学习能力更是差。我能做的就是能多教的就多教点,能管的就多管点。”

  为了时刻了解学生的情况,耿华群老师常常要去家访。家访时,他却会被自己的学生感动。“我去家访,那些平时非常调皮的孩子居然都站在门口说‘老师好,老师辛苦了’。那个时候是夏天,一家人就住在十平方米的房间里,孩子的妈妈特地给我买了一瓶矿泉水。他们家的矿泉水,我怎么忍心喝呢?可走到门口,孩子又把矿泉水塞到我的车篮里了。”

  “是的,这些孩子特别懂事,也特别的自尊。”耿华群说,所以他给予的只是鼓励,没有批评。

  “其实我当初也是个来台州打工的民工,带孩子来这个学校读书的时候,问老师要不要教师,他们说要,我就开始在这里工作了。” 他坦率地说,其实他也想去更好的学校教书,比如外面的公立本地中学,只是教学3年多,他跟这些孩子的感情已经很深切了。

  负债办学

  30多个孩子欠着学费

  校长唐雅兰,大大的眼睛,笑咪咪的脸孔。她几乎是整个学校的核心人物,也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老师。唐雅兰是重庆人,大学毕业后嫁到了黄岩。“这个工作更像是我的事业。要不是靠着爱心,一个月1000多点工资,我是根本不想来的,而更多其他的老师也是留不下来的。”

  而作为创办者的校长蒋云锋则面临着负债经营整个学校的窘镜:“现在还欠着新华书店7万多元呢。”

  对蒋老师来说,每到开学就要面对许多学生没办法支付学费的问题。去年,有个家长带着孩子来到他身边,说:“校长我实在没有钱,能让我的孩子先读吗?我先付50元。”面对这些,蒋云锋常常不知所措。一般,他都先把这些孩子都接受下来了。而他也知道很多家长就是最后离开了,也没有办法把这些钱都偿还。

  今年开学,学校里欠学费的孩子就达30多个。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每日新闻·亲历 A0011 漂泊在城市的课堂 ■本报通讯员 何加诚 本报驻台州记者 韩兢 2008-3-6 钱江晚报a00112008-03-0600012;钱江晚报a00112008-03-0600008;48257178002CE1734825740300494635[B1-叶蕾]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