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01版:钱经·经济新闻
3  4  
PDF 版
· 陷入泥沼:运气差还是失误?
次贷阴云再次笼罩QDII基金
· 后股改时代 股东博弈升级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8年3月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后股改时代 股东博弈升级
  ■本报特约撰稿人 海通证券 陆成渊

  

  市场屏声静气等待许久的最后一只靴子,终于落地。中国平安股东大会以高票通过再融资方案,平安股价5个月以来水银泻地般的连续下挫势头,在周四终于被遏制,长阳伴随着历史空前的巨大成交量,蓝筹股一度士气大振,全线上扬,可惜在周五周边股市暴跌影响下,好景不长,旋即继续大幅下跌。

  对平安未来发展好也罢,坏也罢,冲击力堪称中国证券史上个股事件对大盘运行影响之最的“融资门”,总算尘埃落定。事实又一次证明,不确定性对证券市场表现的重大影响力,确确实实地超出了几乎所有市场人士的预料。

  我们可以很清楚看到,对中国平安再融资的市场指责,固然有针对再融资本身对平安发展的疑惑,但更多地是出于其出台时机选择上的愤怒。而理智地来判断再融资是否构成对平安未来扩张能力的强大推动,我们只要看一眼平安公司治理结构的特征和前十大股东之间丝丝入扣的关联性,就可以明白高票通过其实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在平安股东大会上,几位中小投资者慷慨激昂表示反对的声音,在强大无比的人格化资本的如山沉默面前,显得是那么的微弱和无奈。

  平安的股价或许一时半刻未必会再度暴跌,那么大盘呢?会随之转危为安吗?我们似乎还很难得出这个结论。因为我们不知道接下去还会有多少蓝筹公司依葫芦画瓢,一旦大量巨额再融资和大小非解禁形成市场共振,在今年注定被严密抽紧的资金供应层面压力下,指数中长线运行方向,几乎是不言自明的。

  这就带来了一个新的市场命题,如何来看待和解决后股改时代上市公司大小股东之间博弈升级问题。照理说,股权分置矛盾已经不存在了,原先上市公司“所有者缺位”和“内部人控制”现象,至少在理论上面临着彻底消失的可能。在管理部门的严厉监管下,以往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资金等问题也几乎绝迹,可以说,在股权全流通的前提下,大小股东利益是高度一致了。那么何以还会出现中国平安再融资事件呢?

  股改的制度性变革推动了过去两年的大牛市发展,指数的大幅上涨再次导致市盈率居高不下,与普遍被炒高的股价相比,上市公司的可分配利润并不为投资者所看重,可怜的一点分红更不在其关注范围内。可以说,后股改时代的中国证券市场,中小投资者依旧以博取二级市场股票差价为主导投资模式,与国际接轨的制度基础尚未在这一层面同步改变。

  国有股份控股的蓝筹上市公司有能力大比例分红,但股权结构决定了经营层并无充足动力如此操作。而非国有股份控股企业本身就渴求资金,吝于分红也在情理之中。这样,宏观紧缩的经济环境、差异化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动态变化中的市场可流通市值容量以及企业经营层内部股权激励机制尚未成熟等等因素,恰好在同一时刻结合在一起,导致了市场浓郁的以概念和主题作为炒作焦点,完全不以分红为投资价值基础的投机氛围盛行的局面。

  如此一来,大小股东的利益动机差异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比股改之前有过之而无不及。长远科学理性的企业发展规划被迫时时被短期市场眼光所掣肘,市场运行基础进一步畸形化也就加剧了。

  这一切状况将随着后股改时代的彻底结束而改变。只有当上市资源完全摆脱了计划调控,经济证券化程度进一步上升,企业估值的合理性才会真正被市场所重视,市场一切微观主体的利益才会真正吻合。

  在此之前,我们可以判定,各种概念的轮番粉墨登场还将会是市场运行的主基调,而与此同时,股票的整体价值中枢重心继续不断下移。我们不得不继续维持我们两个月之前的基本判断,那就是市场调整最残酷的阶段还没有到来,投资者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钱经·经济新闻 B0001 后股改时代 股东博弈升级 2008-3-8 48257178002CE173482574050033C8A2[A5-陆成渊≈B1-毛卫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