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14版:奥运中国·传奇
3  4  
PDF 版
· 王中王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3月1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让看惯了固定运动姿势的人接受新的姿势不是件容易的事,但谁又能预测现在的怪异姿势,不会成为人类的运动手段再次提高的契机呢?
王中王
  

  到了现代奥运会,一些特殊的训练方法所造就运动姿势的改变也彻底突破了这项运动的瓶颈。从运动成绩与运动姿势的演进关系看,一部现代跳高运动的历史也可以说是跳高姿势的演化史,跳高成绩的每一次飞跃都与运动员寻求更加科学的跳高姿势密切相关。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上,在俯卧式跳高姿势还占据统治地位的时代,美国运动员理查德·福斯伯凭借自己创造的背越式姿势一举越过了2.24米的高度。这个“新型武器”为千万名观众带来了新的刺激,他们开始惊呼,开始赞叹。在一片激动的欢叫声中,环形看台上彩旗飞舞,星条旗和各种帽子、手绢,在雷鸣般的欢呼声一起飞向空中。福斯伯获得了这枚他梦寐以求的金牌。从此,福斯伯和他所创造的新技术——背越式跳高便传遍了全世界,并取代了风行一时的俯卧式跳高,创造了跳高史上的一次技术革命。

  在福斯伯创造“背越式”跳高姿式前,跳高运动员都是采用剪式和俯卧式两种姿势。他11岁时,在波特兰学校读书。有一次,体育老师让学生进行跳高练习。轮到福斯伯时,注意力并未集中,慌乱答应后向横杆冲去,但却忘了老师教的姿势。情急之中,他便面对老师,背对横杆,顺势就地腾起,纵身一跳,奇迹般地跃过了横杆,四脚朝天倒在沙坑里。他的滑稽动作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但慧眼识英才的老师不仅没有责备福斯伯,反而为他量了高度:1.15米。这大概就是背越式跳高姿势的雏形。

  上了高中后,福斯伯非常崇拜当时跳高世界纪录保持者布鲁梅尔。但爱动脑子的他没有盲目模仿布鲁梅尔的每个动作。闲着无事时,他喜欢琢磨跳高姿势。他发现,跳桌上时,背朝桌子纵身一跃,稳稳当当地就能坐在桌上。这一动作使他受到启发,又联想到11岁时那场经历,他把这种方法搬到了横杆上,下决心开始用这个姿势练习跳高。进入大学后,在伯尔尼华格勒教练指导下,福斯伯坚持用这种“背越式”进行系统训练,并且终于得以在奥运会上向全世界人民显示了他的新技术。

  “如果北京奥运可以拿到冠军就太好了,三连冠是梦想。”打开陈中的博客,她为自己制定的冬训目标便跳入眼帘。奥运会三连冠,是陈中的梦想,也是中国的梦想,因为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位跆拳道运动员,获得过奥运会三连冠。

  陈中的绝招是快速有力的下劈腿,她自从在第27届、28届奥运会上获得冠军,便成为世界各国围打的主要目标。但她也有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秘密武器——陈中说:“前世界跆联主席李钟佑先生10年前对我说过的‘死死盯着她的眼睛’这句话,我至今没有忘。”

  “死死盯着她的眼睛”,是跆拳道的一个对峙战术,是打击得分的重要前提。对峙距离感的训练,是国际跆拳道界的一道难题,各国几乎没有好方法,过去我国也只是从运动学角度侧重生理学方面的训练,用计时器测算运动员踢手靶的速度。那么换一个思路,用其他方法能不能解决难题呢?

  2007年,一台跆拳道步法与进攻能力仪器被启动了,国家队与中科院智能所合作,研制出国际上第一台跆拳道步法与进攻能力测试仪,测试、训练运动员的对峙距离、反应时间以及击打速度和连击频率。测试方法虽然不复杂,但却独到。运动员可以根据墙上大屏幕发出的外国运动员的对峙距离、前后左右移动步法、击打速度、灵敏度和习惯移动动作的随机信号进行移动时,跆拳道垫下的传感器便立即采集到运动员的移动信号,并通过训练软件实时计算出击打频率和快速连击频率。这使每一次训练,都成为了与国外高手的实战。

  而死列盯着她的眼睛,也已经成为我国运动员打击得分和提高连击能力的特殊的训练手段之一。陈中在去年世锦赛上击败韩国选手韩珍善的杀手锏,就是7个对髋关节及腿部支撑力要求极高、如闪电霹雳般简洁利落、惊得对方目瞪口呆的下劈腿,这也是跆拳道比赛中唯一得分最高———2分的动作。为了让陈中的腿抬得高、速度快、力量狠,课题组为她设计了一个为期半年的增加大腰肌、小腰肌和髂腰肌三块核心肌肉力量的训练计划——在陈中的双脚上绑上滑板车,一腿支撑,另一肢腿推出去再拉回来,由开始摇摇晃晃站立不稳,到最后轻松自如,在不断保持平衡的一推一拉中,陈中的腰腹肌力量不断得到加强。虽然陈中的技术已经称之为完美,但是她的训练仍是一个系统路径,而这个路径则根据对手的技术变化情况,一直处于不断调整之中。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奥运中国·传奇 C0014 王中王 2008-3-14 钱江晚报c00142008-03-1400032;钱江晚报c00142008-03-140003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