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15版:奥运中国·传奇
3  4  
PDF 版
· 王中王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3月1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体育科学研究者们普遍认为有两个变量能够帮助优秀运动员不断创造佳绩:一个是高科技凝结而成的训练手段,另一个就是人类自己的身体。
王中王
  在传统的体育训练体系中,运动员运动技巧的改进主要是依靠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自身经验,而先进的计算机、高速摄影机、电子传感器等高科技设备进入体育领域之后,这种仅靠人体主观感觉提高运动技巧的局面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计算机在体育训练领域大显身手的一大“杰作”,是对运动员的动作技术进行分析。20世纪70年代末,开风气之先的美国研制出一种指导投掷运动员进行训练的计算机系统,该系统能用高速摄影机拍摄下运动员的连续运动过程,并迅速进行数据处理,用图像反映出投掷物(标枪、铁饼)出手后几秒钟内的运动轨迹和状态,显示出加速度、速度、角度、角速度等各种运动参数,还能将实际参数与计算机的优化数据进行比较,以指导运动员及时改进动作,进而提高成绩。

  这套近乎完美的系统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大成功。美国铁饼运动员马克·威尔金斯在1976年奥运会前的最好成绩是66.78米,此后计算机专家和田径教练员利用这套系统对他的技术动作进行了“会诊”。经计算机分析后发现,威尔金斯的技术动作中有两处不合理:一是旋转时鞋与地面摩擦系数过大,消耗了一部分能量;二是膝关节支撑技术有点小毛病。专家们认为,如果这两条都能有所改进的话,威尔金斯保持的世界纪录还能提高3米。之后,威尔金斯根据专家建议的方法进行训练,并真的将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由66.78米提高到70.86米。这个实例鼓舞了很多人,并由此产生了一个意气风发的口号“让我们设计成绩”!

  为了“设计成绩”,专家把各个相关环节对运动成绩的影响编制成软件,形成一个专家系统,使用时只要根据计算机的提问输入相应的测试数据,专家系统就可以找出需要改进的技术环节。教练员利用数据库记录运动员训练结果,制订训练计划,分析训练情况,预测训练成绩,同时根据掌握的最新体育科技情报,作出相应的训练决策。

  20世纪80年代,围绕动作优化和技战术组合,计算机运动图像处理技术“登台亮相”了。技术人员通过高速摄影把竞技项目和球类项目拍摄下来,把用底片或录像带记录的动作转换成计算机语言,利用计算机平滑等数据处理技术,摸清运动员肢体运动的所有细节,再根据统计规律和力学原理,探讨技术要领,并在屏幕上得到二维或三维动作图像,指导运动员的训练。在球类运动中,通过影片解析技术,可以分析己方和对方的特点、动作和时间,从而有针对性地制订技战术。这种方法         在国际大赛中屡试不爽。

  一间黑暗的训练室眨眼间就能变成科罗拉多著名的滑雪场地,运动员只要使用一套装置就能真切体验到驾驶雪橇沿着跑道飞速下滑的感觉……听起来这像是天方夜谭,但在现实中,它们却实实在在地发生着,这种神奇效果有赖于虚拟现实技术在体育仿真中的应用。

  秘密武器从来都是克敌制胜的法宝,对备战第16届冬季奥运会的美国雪橇队来说,他们的秘密武器是一套全新的仿真训练装置。这套装置由美国图像公司和加利福尼亚戴维斯大学联合开发。它可以把运动员带到一个完全的仿真世界:通过计算机技术制作成的立体图像,能使一间黑暗的训练室转眼变成冬奥会的雪橇比赛现场。实验室的设备可以随时检测运动员的身体状况,进行技术分析、功能诊断,预测比赛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制定最佳策略,设计最佳路线,从而达到提高运动员成绩的目的。这套装置让美国队比去法国实地训练节省了一半的费用,并且大大增加了训练次数,充分体现了基于虚拟现实的体育仿真训练的魅力。

  基于虚拟现实的体育仿真技术在现代训练上威力无穷。它可以根据具体运动项目对虚拟训练场地、虚拟训练器材和虚拟人等;可以通过传感器跟踪设备直接记录运动实体的运动数据,将其用于生成计算机动画;可以通过各种传感器和智能化仪器对运动员的生理生化数据、心理数据进行采集;可以实现。

  截止到2005年,乒乓球运动员邓亚萍是我国获得世界冠军次数最多的人。但如果当初仅凭个头来挑苗子的话,身材矮小的邓亚萍很可能与乒乓球运动失之交臂。长期以来,运动员选材的主要依据是教练员的眼光,而通常说来,用眼光选材往往依靠经验而缺乏科学性,或者说缺乏由科学性所支撑的预见性。

  虽然在奥运会历史上从来都不乏“丑小鸭”的故事,但当计算机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训练领域后,单靠眼光和经验挑选后备人才的做法已经落伍了。20世纪80年代末期,日本内海运动电脑公司在顺天堂大学体力测定研究室、运动生理学研究室、田径研究室和东京大学医务电子研究室等机构的指导下,研制出一种可以提供运动适用性诊断和训练处方的计算机系统。为了寻求某项运动项目对某人的“适应度”、“可塑度”,研究人员在计算机中输入了曾参加东京和莫斯科奥运会的大约4000位运动员的体型和体能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胸围、反复横跳、垂直跳等12项内容,经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处理,屏幕上就会出现某人最适合的运动项目是什么、其次是什么、再其次是什么的答案。

  这家公司曾用这套系统对优秀马拉松运动员宗茂进行了诊断。当时输入的资料是:身高178厘米,体重61公斤,胸围87厘米,背肌140公斤,握力49公斤,俯卧上体抬起56厘米,站立前屈11厘米,肺活量5320毫升。结果,屏幕上显示出了宗茂对28个项目的适应度和可塑度,而马拉松项目在28个项目中显出最高值,其次是竞走。这说明宗茂如果从事竞走运动,也有可能成为优秀运动员。这种“计算机选材系统”在汉城奥运会上大受欢迎。

  当然,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计算机选材不会都像这个系统这么简单,但从实质上说,它们都是通过对被测试者的各种心理、生理指标进行分析,根据内定的标准和统计规律给出结论。

  对于需要乘飞机往返于世界各地的人来说,倒时差是件令人头疼的事。而对于运动员来说,短时间内从地球的一端飞到另一端参加比赛简直就是“家常便饭”的事,高水平的运动员们又是如何解决时差困扰的呢?

  为了使运动员较快地适应时差,科研人员曾采用过很多办法,如预先按比赛地点的时间安排运动员的作息时间、选择中途站进行访问比赛以实现过渡等等。而今,一种诞生在澳大利亚的高科技眼镜正在运动员的时差训练中被广泛采用。

  这种高科技眼镜的使用方法是:在长途飞行的前两天,运动员每天至少戴镜3小时,在飞行当中再戴镜3小时。研究人员在普通的眼镜架上安装了一个靠微型电池运行的发光二极管,不时发出蓝光和绿光来调节人体腺状组织对亮光的反应,并最终达到调节人体生物钟的目的。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奥运中国·传奇 C0015 王中王 2008-3-14 钱江晚报c00152008-03-1400029;钱江晚报c00152008-03-1400034;钱江晚报c00152008-03-1400032;钱江晚报c00152008-03-140004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