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5版:每日新闻·发现
3  4  
PDF 版
· 父母善交际
孩子成绩好
· 70后周翔天:一进实验室就亢奋
· 科学家发现
· 水上跳跃者
· 北京奥运村:一串数字的节能奥秘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3月1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70后周翔天:一进实验室就亢奋
  课题名片

  2007年我省共获得29项国家科学技术奖,是近10年来最丰厚的。“Leber氏遗传性视神经萎缩遗传性状研究”获得2007年度国家进步二等奖、2006年度浙江科技一等奖。主要完成人是温州医学院院长瞿佳、温医生命科学院院长管敏鑫等人。视觉障碍是人类最痛苦的疾病之一,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因此,对视觉障碍分子发病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课题组制定出了我国Leber病的诊断标准,不仅为患者减少无谓检查及错误治疗导致的费用,还可提早干预,指导优生优育。我们的采访兴趣点,是这一科研团队里的小字辈们,1976年出生的周翔天就这样被导师推到了我们面前。

  周翔天笑称,在不少人眼里,他们是一群亢奋的“疯子”:与小说家爱泡咖啡馆一样,课题组成员不是在实验室,就是在去实验室的路上。

  上周记者在温州医学院的一间实验室见到周翔天时,他正与研究小组的同事们忙着整理数据。周翔天对我说:“虽然这个项目获得很多奖项,但研究还远没有结束。”

  难得的是,他们每个人在这种学术氛围中,感觉工作着就是幸福,工作着就有许多成就感。实验室墙上,贴着他们自己的口号:“快乐工作,幸福奋斗”。

  从2001年开始进行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的研究,整个研究小组已经走过了7个年头。从一个刚刚毕业的毛头小子,到独当一面的负责人之一,周翔天感触良多,“当初刚毕业的时候,家里人都不支持我搞科研,别人劝我还是当个医生更容易出名。可我觉得我的性格更适合干科研,所以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做得很开心。”

  搞科研不是轻松的事,甚至要上山下乡。为了尽可能多地了解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的临床表现,他只要一听说哪里有这样的病例,便会不远千里赶去调研。“有一次,我们去山东一个农村看病人,病人家里的情况让我们震撼了。”在一户20多口人的大家庭里,患有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的就有10几人,其中还有几人因为承受不了压力自杀了。好好的家庭因为病痛的折磨,几乎家徒四壁。周翔天说:“一次次这样的经历,更坚定了我们一直从事这项事业的信念,每次项目有了新进展,我们就会觉得那些病人离光明近了一步。”

  “科研是一个团队的工程,传、帮、带是最重要的。”项目组的两位带头人瞿佳、管敏鑫早已名声在外,周翔天提起两位前辈来流露出敬佩之色:

  “瞿院长日常工作就很忙,可是除了白天的工作外,每天晚上就算再晚,他都会赶到实验室,与我们一起讨论研究的进展,一干就到深夜。管院长还是美国辛辛那提大学人类遗传学终身教授,经常奔波于中国与美国两地,可是每天管院长都会与我电话联系,向我了解研究进展,时差不是问题,干得很亢奋!”

  本报通讯员 李军红

  本报记者 袁春宇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每日新闻·发现 A0015 70后周翔天:一进实验室就亢奋 2008-3-17 钱江晚报a00152008-03-1700024;48257178002CE1734825740C0028AE4A[A1-袁春宇≈B1-徐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