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4版:每日新闻·大讲堂
3  4  
PDF 版
· 编者按
· 改革旨在增加百姓利益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8年3月3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改革旨在增加百姓利益
——俞可平答浙江人文大讲堂听众问
  ★问:请问您写《民主是个好东西》这篇文章的初衷是什么?

  

  俞可平:这个问题好多朋友都问过我。初衷是什么?我想我的初衷非常简单,就是想纠正一些在民主问题上我认为是不正确的认识。在民主问题上有很多争议,有一些是偏见。作为一名政治学者,我有责任纠正那些不正确的认识。我既写了民主的优点,也写了民主的不足。

  我非常坦诚地告诉大家,我这篇文章发表以后,绝大多数网评和来信都是支持的。但也引起了争议,甚至招致批判。我非常高兴,这篇文章能引起争议。

  在批判文章中,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分别来自两个极端。第一种批判说,我写的这个东西,就是为“专制统治”作辩护,是“伪民主”或“假民主”。有人在网站上写专栏文章“俞可平民主思想批判”,从之一、之二、之三、之四、之五、之六,已经到了之七。另外一种正好相反,说俞可平的《民主是个好东西》,鼓吹超阶级的抽象民主观,是用资产阶级的理论来否定共产党的理论。

  这也是我的期望所在——我写的一个东西,既有来自极右的批判,也有来自极左的批判。缺少一个,我都感到很遗憾。这说明了我的文章避免了这两种极端。我认为中国的政治发展,必须避免这两种极端。

  

  ★问:您认为中国民主政治的未来发展会如何?在时间和模式上有什么预期?

  

  俞可平:我认为经过一段时间对民主的讨论,我们大概已经取得了这么几点共识,或者说形成了这样几点一般性的结论:

  第一,民主是人类的普遍价值,是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我们绝不能认为民主就是资产阶级的,就是西方的专利产品,我们也有民主。也不能反过来说,只有我们才有民主,别人都没有民主。只要是人类,都会向往自由、平等。没有哪一个民族、没有哪一个国家说她就不要平等、自由、民主。

  第二,追求民主是近代中国所有进步力量的共同目标,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虽然我们在这方面有很多曲折和教训,例如我们长期以来把“人权”当做资产阶级的东西。这是把好东西都给人家了。

  我在论及十七大民主思想的文章《民主是共和国的生命》中说,一个不要人民民主的人,一定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者,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因为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都离不开人民民主。因此,在推进民主政治方面,我们只会往前走,而绝不会走回头路,回头路就是死路。

  第三,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步。关于这一方面的内容,有兴趣的听众可以看一看我的文章《思想解放与政治进步》,2007年第22期的《新华文摘》头篇就是。

  第四,中国的民主当然有自己的特色。我们的很多制度,我们的很多政策,我们的很多部署,都是有中国特色的。例如,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确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政治目标,就是实现“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发展民主政治的现实途径是“以党内民主带动社会民主”,目前民主政治的重点是基层民主。此外,在官员选举、权力监督、立法和司法等许多方面,中国的民主政治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是即使中国的民主政治有自己的特色,也不意味着就没有与人类政治文明的共同性。中国的民主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民主,在推进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学习借鉴国外的优秀政治文明成果。

  

  ★问:我是一个俞迷。您认为“民主是一个陀螺,要运转起来才有意义”,那么抽这个陀螺的鞭子应该拿在谁的手里?

  

  俞可平: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涉及到民主的动力何在。

  我在《民主是个好东西》里面就试图回答这个问题。

  推动民主,我认为两种人都不能够忽视。一是“人民当家作主”中的人民。你自己都不来推动,民主怎么能前进呢?因为民主,不是由政府或官员为民做主。所以,人民自己应当是推动民主的首要动力。

  其次是党政官员。现在老百姓因为痛恨腐败官员,以致对官员有一些负面的看法。其实官员里面有很多是很好的人,他们确实也希望能够在自己的任上为人民群众多做一点事,也在努力推动着中国的民主进程。

  因此,我认为人民群众自己和官员合起来,就是民主这个陀螺旋转的动力。

  

  ★问:对于当前青年学生热衷于考公务员,您有什么样的看法和忧虑?

  

  俞可平:学生为什么这么喜欢考公务员,几百人甚至上千人挤一个公务员的名额,当然有背后的动力,我想无非是这么几点理由:

  第一,公务员的福利待遇比较稳定。相对于社会其他行业来讲,可能还更高一些。而且一个企业3000元的工资跟公务员3000元的工资含金量不一样,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这大概就是我们经常讲的金饭碗。

  第二,公务员手上有一些权力。这些权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高尚的人想多为人民做点事,而不高尚的人则为自己考虑多一点。

  再加上其他行业就业也不容易,于是大家就往公务员这条路上挤。

  我觉得这个现象是令人担忧的。

  第一,这说明社会各个职业之间的平等程度、公平程度不太理想,行业与行业之间差异比较大。

  第二,现在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其他行业跟政府公务员比,在社会保障方面,总觉得不太安全和保险。最近深圳的“华为事件”,就说明社会其他行业风险度比较高。在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前,很多企业想方设法钻法律的空子,把职工的利益剥夺掉。这是我的第二个担心,即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应该尽快建立起来。

  第三个是价值导向。这么多人追求一个公务员的职业,我觉得在社会的价值导向上有问题。我们的社会应当有很多人去做其他一些工作。其实有一些行业也很好,非常高尚,我们应当倡导。比如社会的公益组织。这个行业我们没有发展起来。现在有很多类似的行业都没有发展起来。我希望我们大家一起来想办法,尽快扭转如此众多学生都挤一个公务员职位的现象。

  如果你觉得自己非常优秀,非常聪明,那么我提一个小小的建议:你最好去做一名学者。为什么呢?你想想,你官再大,你再聪明,你的权力也是受到制约的。但是如果你成为一位学者,你的潜力就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以过去的20世纪为例,谁是对20世纪影响最大的人物?英国BBC调查的结果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两人都是学者。

  

  ★问:如果中国必须实行增量式的民主,所谓的增量是否是在存量的基础上另外建立一套体系,待其发展壮大以后,逐渐取代存量?

  

  俞可平:这也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问题,我简单介绍一下我的一些看法。

  首先我提“增量民主”这个概念的时候,有的朋友已经注意到我不太使用“渐进改革”或“渐进民主”。为什么?我觉得这里面的重点是有区别的。“渐进改革”或“渐进民主”,注重过程,一步一步往前走;“增量民主”,强调的重点不在于过程的缓慢性,而在于要逐步增加利益总量。按照这样的理解,该突破的时候要突破,如果不突破,就很难发生整体性的进步。但是这种政治发展过程中的突破,不是整体性的政治突变。

  第二,“增量民主”的着眼点在于,通过改革在总体上增加人民大众的利益。所有政治改革,都要让受益者能够感觉到这些改革增加了他的利益,让他觉得新的体制比原来的体制更好。你反对这个体制也可以,你同样可以享受到新的体制带来的利益。这有点像拆迁搬房。早些年我们要拆迁,市中心的房子是50平方米,郊区的房子120平方米,很多人不愿意去郊区住,觉得不方便。现在愿意去郊区的人多了,因为新房子的结构、功能都非常好,交通也方便起来了,原来的担心就没有了。

  第三,“增量民主”还强调要切实降低政治改革的成本或代价。任何改革都需要付出代价,政治改革尤其如此。但我们应当把代价降到最低。“增量民主”认为,改革应当增加所有人的利益,特别是增加原先获益较少的那些人的利益,但也不要剥夺一些人原先获得的合法利益。也就是说,在必要时要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唯有这样,才能有效降低改革的阻力和代价。

  简单地说,增量改革的重点在哪儿?在最广大公民的利益。这是衡量改革是否成功的标准。但是有一些人增量会多一点,有些人的增量会少一点,政府要做的就是尽量让原来获益较少的人获益多一点。

  我的增量改革大体上来讲就是这么一个意思。

  

  ★问:两夜的辗转反侧,我只想小心翼翼地问:您播下的民主的种子,在您的有生之年有收获果子的希望吗?您作为您所在的人群中一个开明书生,请接受我真诚的敬意。

  

  俞可平:首先我希望我们的社会回归常态。一个年轻人,如果你有激情,你有很多话要讲,应当有一个制度和环境让年轻人讲出来。如果一个环境,连年轻人都不敢讲,只有老了、退休了的人才敢讲,这就不正常了。我希望有激情的年轻人能够多一些。

  我感谢这位听众朋友对我的关心。不光你有一些担心,许多朋友也有类似的担心,有些接近幽默了。比如说有人说,俞可平发表了一个《民主是个好东西》,因此受到处分了。甚至有些文章出来,俞可平的介绍变成了“中共中央编译局原副局长”。

  不过你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我的文章不仅得到了众多年轻人的鼓励,很多高级官员也一样鼓励我。因为它符合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社会政治进步的方向。因此,甚至有一些重要的报刊,要连续发表我的文章或呼应我的文章。我反过来劝阻他们,我不愿意把我的文章或我自己成为炒作的热点。

  关于民主的前景,我希望我们下一代的年轻人能够享受到的民主权利,比他的前辈多得多。这也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

  对中国的民主政治我自己是个乐观派。但我还是要讲,这个民主政治是不能够着急的,因为有多种因素在制约着民主的发展。从过去到现在,我们能够享受到这么多的政治进步,我已经很高兴了。当然年轻的同志还不满足,我也能够理解,但是更应该理解我们的历史和传统。

  我想,所有推动中国民主政治的干部和知识分子,我们的目的无非是让年轻一代享受到更多的民主权利。所以,我希望年轻的朋友要充满乐观。谢谢!

  本报记者 陈 骥 整理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每日新闻·大讲堂 A0014 改革旨在增加百姓利益 2008-3-30 48257178002CE173482573FD002E61D2[A1-兰杨萍≈B1-兰杨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