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3版:每日新闻·科教
3  4  
PDF 版
· 拿着奖学金去美国夏令营
· 环保袋
差点遭“哄抢”
· ’08大讲堂昨开首讲
· 流动健康学校
预约上门服务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3月3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08大讲堂昨开首讲
吴建民寄语神往当外交家的年轻人:爱国博学精通外语
  昨天下午,著名外交家、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的《见证历史——世界变化与30年中国外交大发展》的演讲,如行云流水,敲响了’08浙江人文大讲堂首讲的惊堂木。鲜花簇拥,众多媒体的摄影机喀嚓轻转,800多位老少听众围坐一地,鸦雀无声,满眼热切,这一切构成了一个简朴、浓重的人文气场。这也是大讲堂“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主题月”6场讲座的第一场。

  大讲堂是一块公共文化的牌子

  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坤明昨天到会讲话,给予浙江人文大讲堂高度评价:“由省社科联和钱江晚报共同主办的浙江人文大讲堂,有效地实现了社科普及大众化的目标。目前,大讲堂以原声讲堂为传播源,包括报纸、网络、电视、广播、图书出版、音像制品等多重媒体参与的完备传播体系已经形成,辐射全省乃至省外。浙江人文大讲堂在实践中已成为富有感染力和广泛影响力的公共文化品牌和理论宣传品牌。”

  他还特别提到,受浙江人文大讲堂的影响,我省的人文社科类普及讲座遍地开花、蔚然成风,目前全省经常性开设的人文社科讲堂已达50个之多,形成了“大讲堂现象”。他希望大讲堂在巩固现有活动组织和传播网络平台的基础上,坚持“大众、大家、大学”的风格和特点,越办越好。

  合作共赢是我国外交政策的核心

  作为一名资深外交家,吴建民曾担任驻法大使,在美国工作10年,在欧洲工作15年,深谙外交之道,在他身上充分展现了江南人藏而不露的儒士风范。在众人的注视中,吴建民没有讲稿,信手掂来,句句珠玑,串串数据,一手端茶轻呷,双眼平静地扫过人群,似一位指挥若定的将军,又似一位满胸丘壑的智者。  

  从1961年进入外交这一行,今年69岁的吴建民见证了毛泽东、周恩来、陈毅、邓小平等一代代外交家的风采,在46年外交生涯里,威风、忠诚、烽烟、奇缘……他都遍尝滋味,他说合作共赢是我国外交政策的核心,他说最佩服周恩来总理的大气大智慧,外交学院将专门成立周恩来外交思想研究中心,来系统研究这位中国外交之父。

  昨天出现在讲座现场的年轻人特别多,吴建民演讲话音刚落,坐在走道上的一名男生就迫不及待地抢话筒:“请问外交学院如何培养新时代的外交家?”而一名女生则一直站在主席台边,以期得到一个直接提问的机会。

  他对神往这份职业的年轻人说,当好外交官至少要符合三个条件:要爱国,这是首要条件;外语要好,这是基础,他本人精通法、英两种语言,也会一点西班牙语;要博学,这是最关键的一点,“优秀的外交官应该是一名杂家,要有大眼光。在外交事务中,不是靠凶、靠强硬就可以赢的,拍桌子三岁小孩也会,可那不是智慧。做外交家要懂得韬光养晦,不要锋芒毕露,该软的时候软,该硬的时候硬,最终是要维护国家利益。”

  说到“博学”这一点,吴建民特别提到了自己:“我小时候很贪玩,小学成绩很一般,初中成绩平平,高中成绩才蹿上来。我小时候养过兔子、鸡、羊,养过蚕,养过蝌蚪,斗过蛐蛐;我还很喜欢运动,打乒乓球、打篮球、打垒球。这些活动培养了我广泛的兴趣,对我后来从事外交工作是很有好处的。”他认为当前中国的幼儿园、中小学教育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孩子没有时间去玩。“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可能会严重影响中国人的创新能力。”

  老听众的想念

  阴雨天,满座、凭票入场、走道加座、前排加座、门口加座!昨天人文大讲堂开讲进入第四年,除了老听众,还增加了许多年轻的新面孔。

  上周六在浙图发票,咨询台的服务员说,她9点到的时候,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600张票,2小时内一抢而空。

  昨天记者一点半到场,一名老听众一看到记者就拉住手说:“3个月不见,很想念你们!”浙江教育学院学生楼泽鸣说:“之前来听过人文大讲堂,感觉实用、文化、大众。所以此次我们把大讲堂列入学校‘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同学来了10多个。”杭州市社科联主席史及伟说:“我和夫人常来,还推荐过嘉宾,3年前我就看好这个大讲堂,一定能火!”    

  会场门口正在销售《浙江人文大讲堂(第三辑)》的书和光碟,来询问的读者将售书前台围得满满的,售货员说,“差不多半分钟卖出一本吧。”

  昨天合作加盟的大讲堂伙伴还有:浙江电台新闻综合频道开出《浙江人文大讲堂》广播版、浙江省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开出“远教·浙江人文大讲堂”视频网,倒也体现了吴建民院长所说的“合作共赢”。

  一家两大使

  巧的是,昨天还是吴建民院长69岁生日,吃晚饭的时候,我们特地送上一只精巧的蛋糕,祝吴建民院长神采依旧,铿锵依然!吴建民切下第一块蛋糕,递给伉俪情深41年的夫人施燕华,干练的夫人当年是中国驻卢森堡大使,现在是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一家两大使,处理家政,到底听谁的?吴建民一挥手,很干脆地说:“家里我听她的!有记者问我,我国的外交政策能不能既能保证国家利益,又不向别国妥协,我说这位记者肯定没有结过婚,婚姻中如果相互不妥协准保要离婚!”

  昨晚7点,吴建民连夜赶往苏州参加另一个重要会议,三天后他又将出国开会,他现在更多想利用学者身份多为中国外交说话,和老百姓交流。他认为浙江听众的提问很有水平,对政治很有研究,有些提问也很尖锐新鲜。

  关于吴建民院长演讲的详细内容,请关注本报明天的深度报道。

  本报实习生 陈翔 本报记者 俞熙娜

  

  ●嘉宾名片

  吴建民,1939年3月30日出生,江苏南京人,现任外交学院院长。第十届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第十届政协第三、四、五次和第十一届政协第一次会议大会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1959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文系。1965年至1971年,在外交部翻译室工作。其间曾经为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等国家领导人担任过法语翻译。八十年代开始先后担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参赞、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兼发言人、中国驻法兰西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等重要外交职务。2003年希拉克总统亲自授予吴建民先生法国荣誉军团大将军勋章。同年任外交学院院长、国际展览局主席。2004年当选为欧洲科学院院士,2007年当选为欧洲科学院副院长。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每日新闻·科教 A0013 ’08大讲堂昨开首讲 2008-3-31 48257178002CE1734825741C004B0B42[A1-俞熙娜≈B1-俞熙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