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3版:每日新闻·现场
3  4  
PDF 版
· 印花税之争,究竟争什么
· 奇思妙语
· 哪里在“贱卖”房子
· 一周读报
· “东坡精神”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3月3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一周读报
  清明,让我们文明祭祀

  今年的清明节,你将会选择什么样的方式祭奠、缅怀先人?钱江晚报等单位联合发起的“08年清明特别活动——植思念树 造感恩林”(2月24日《钱江晚报》A1版)。读着消息,笔者不禁要为这样的活动叫好!点香蜡,放鞭炮,烧纸钱之类的祭祀活动,让墓区硝烟弥漫,留下了不安全隐患不说,更与文明新风格格不入。

  “植思念树,造感恩林”活动,无疑比传统的祭祀方式更有意义。倘若先人泉下有灵,就一定会心满意足。 □罗雪峰

  清明拿什么祭扫?

  “植树祭故人”,浙江日报等单位联合发起的“08年清明特别活动——植思念树,造感恩林”(钱报3月24日A1版)。清明在即,我们拿什么祭故人?一要文明祭扫,摒弃烧纸钱、请“出家人”念经等迷信旧俗,提倡扫墓瞻仰、网上、鲜花祭扫等移风易俗的仪式;二是安全祭扫,烟花爆竹、烧纸钱等引发的山林火灾年年频现,野外祭扫时应特别注意安全;三要节俭祭扫,针对农村大摆祭品,大办酒席等祭扫风,尽可能教育引导,让群众过个节约的清明节;四要感恩祭扫,既学会努力学习、工作,创造更多的精神和物质财富报答先人,又利用祭扫机会受教育、多植树,营造生态文明,给后人多留下绿色空间。 □李仙正

  公交优先,让利是良策

  在近日召开的杭州市公交优先专题会议上,市委书记王国平提出新思路:将公交车低价票进行到底(3月26日钱报A5版)。近年来,民生问题已经日益成为政府部门关注和解决的头号问题。显而易见,公交公司的运营是一项社会公共服务,是老百姓衣食住行中的“行”,自然属于民生问题。现在,杭州市酝酿春秋四个月空调车票价减半,也就是说,3月、4月、10月、11月公交车上都不开空调,每年这四个月空调车考虑收1元票价。这对于白领一族固然算不得啥大事情,但对于大部分普通老百姓来说,这1元钱的作用不可小看。如何让公交优先真正走向市民,保障民生之“行”,让利不失为一个办法。 □王凤娟

  信任为什么这么难

  冒充香港人以“借打手机”等方式实施诈骗,对象多是容易受骗上当的学生,利用的则是他们的同情心。(《钱江晚报》3月24日第7版)我们不禁要问:“信任为何这么难?”我们应该如何教育学生?告诉他们奉献爱心的同时也要有警惕性吗?可是诈骗者自然还能想出其他办法打破学生的心理防线,为了避免学生受伤害,我们只能说,请不要理陌生人。这样我们又陷入了另外一个极端。 □徐冰

  信任无价

  一个总面积近3000平方米,拥有各类书籍6.3万册的中学图书馆,无门无管理人员,也没有任何监控设备。鄞州高级中学的图书馆开馆至今一年半时间里没发现一本书被盗。在各地图书馆工作了30多年,其间辗转了7个图书馆的现任鄞州高级中学图书馆馆长瞿嘉福感叹道:“没想到!太难得了!”(3月14日《钱江晚报》A10版)

  “无门图书馆”搭起了一座桥,一头是学校对学生的信任,一头是学生对学校的信任;“无门图书馆”打开了一扇窗,里面既是知识的殿堂,又是道德的金库; “无门图书馆”翻开了一页书,里面写着“信任无价”。信任是可以交换的,信任是可以学习的,信任是会繁殖的。 □徐冰

  小草也是生命

  春天到了,西湖边春意盎然,有的游客和花草过于“亲近”,采花踏绿,于是,忙坏了那些护绿使者(见钱报3月30日A5版)。去年,我的一位外地亲戚来杭,在游览了西湖边的公园后慨叹:“你们杭州真的是天堂,要不然为什么花开得这样鲜艳,草长得如此嫩绿。”这就是一位外地游客的由衷评价。可假如游人中不乏信马由缰地践踏草地者,不乏肆无忌惮地掐花攀枝者,能有让人赞叹的鲜花绿地吗,杭州能有“人间天堂”的美誉吗!要让西湖周边的花更艳、草更绿,关键是要相信花草都是有生命的。是不是敬畏生命,这正是高尚和卑鄙的区分所在。 □高俊海

  “杀鸡儆猴”不可取

  孩子没完成作业,全班家长收到短信“黑名单”。(见钱报3月25日第8版)

  没完成作业,就上了“黑名单”,那老师没改作业是不是也要上“黑名单”。学生没交作业跟其他家长并无关系,通过这种“杀鸡儆猴”的方式解决学生交不交作业的问题,令人寒心。毕竟老师可以使用的方法有很多,而通过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方法显然在任何时候都是不能用的。 □徐冰

  “拨浪鼓”的美好回忆

  义乌市区矗立着一座手摇拨浪鼓的雕塑——当地百姓都说,它透露出的是义乌人敢为人先、创业创新的精神。从当年的“鸡毛换糖”起家,义乌人用“拨浪鼓”不经意间已经摇出了一个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3月26日《钱江晚报》A8版)

  义乌“拨浪鼓”不仅摇出奇迹,也给摇出了很多人美好的记忆:记得我的童年就是在等待“拨浪鼓”声中悄然度过,我和小伙伴们一听到“笃、笃、笃”的拨浪鼓敲打声,就像过年过节一样兴奋,大伙儿奔奔跳跳地回家翻出家里的废铜烂铁、鸡毛鸭毛、牙膏壳甲鱼壳等,然后一起围着“货郎担”,用手中的“宝贝”换糖吃,那糖是义乌土产红塘熬制成糖饼,又香又脆,特爽口。三十年时间一晃而过,义乌“拨浪鼓”留给我的是永远的美好回忆,那“笃、笃、笃”就是最动听的音乐,那又香又脆的糖饼是永远的回味……     □潜海龙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每日新闻·现场 A0003 一周读报 2008-3-31 48257178002CE1734825741B005AE8EB[B1-戎国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