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2版:清明叙事·民俗新语义
3  4  
PDF 版
· 民俗是个好东西
· 诗中清明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4月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本报记者昨连线7位学者专家,剖析清明节的递进语义:
民俗是个好东西
■本报记者 陈桔 裴建林 张瑜 文敏 金毅
  ■本报记者 陈桔 裴建林 张瑜 文敏 金毅

  古义一:清明节一为怀旧悼亡,二为求新护生

  冯骥才

  中国文联副主席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为什么清明这个节气会演变成一个重要的中华民俗节日?主要原因是,它和寒食节(清明前两日或一日)、上巳节(清明后两日或一日)这两个民俗节日的时间点很接近,随着时间的推移,三者慢慢融合在了一起。后来成为清明节重要节日内容的祭祀、踏青等习俗主要来源于寒食节和上巳节。

  在寒食节这一天,人们往往要禁火冷食(寒食)、墓祭,以及举行一些游戏。唐代之前,寒食与清明是两个前后相继但主题完全不同的节日,一为怀旧悼亡,二为求新护生;一阴一阳,一息一生,二者有着密切的关系。禁火是为了出火,祭亡是为了佑生,这就是寒食与清明的内在文化关联。

  不过,到了明清以后,不仅上巳节退出了节日系统,寒食节也已基本消亡。因为这两个节日都是古代的关于春天的文化节日,而它们又很不幸地刚好处在清明节气前后。文化节日是可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迁的,可清明节气是固定的自然节气。可变的文化节日遇上了不可变的节气符号,只能让位。当然,两节的两个象征意义,“感恩纪念”和“催护新生”,却并没有消亡,而是沉淀在了清明节里。

  古义二:清明古时还有“春嬉”传统

  童芍素

  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

  

  清明是一个文化内涵相当丰富的节日,既有对死亡的惆怅,也有对生命的欢欣,是祭奠先人和催护新生两者的结合。因此,除了现在大家熟知的扫墓、吃清明团子等风俗外,踏青游春也曾经是它一个很重要的风俗活动。

  最初,清明节只是一个纯粹的农时节气,它的所有活动都是和农事有关的,包括祭农礼、识五谷、种谷粟等。后来慢慢地合并为了一个节日。

  踏青游春的习俗就来自上巳节。这一天有“春嬉”的传统,所谓“唱情歌,会男女”,即青年男女可以在野外踏青嬉戏,互相表达爱慕之情,堪称古代中国的“情人节”。到了唐宋以后,民俗活动越来越向综合化、娱乐化发展,出现了放风筝、荡秋千、踢足球等各种游乐项目。

  清明前后正是换季时节。换季的时候人本来就容易得病,加上春天万物生长,也是各种疾病的多发期,人在这个时候抵抗力比较差,所以要多进行户外运动,放松调节自己的心情。《红楼梦》里写到的放风筝这一段,不是说“放晦气”嘛。

  近义一:清明节的文化内涵是感恩

  葛剑雄

  复旦大学教授 著名学者

  

  中国民俗传统里面的清明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是除了除夕以外缅怀祖先色彩最浓的一个节日。今年为何把清明节第一次列入国家法定假日,我的理解是随着社会的变迁、城市化的推进,人口迁移越来越自由,家庭人口也越来越少,随之而来的是家族概念越来越淡薄。这个时候,一年一次的清明节就起到了祭拜祖先、维系家族、反省自我的作用。

  任何传统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适应时间和空间的变迁,适应民众的需要,才能保留精华,扬弃糟粕,得到延续和发展。

  现在清明节放假,大家都聚到了一起,除了祭祖,剩下的时间大家其实还可以从事一些与清明节有关的活动。譬如说清明节文化的核心是祭祖,但外延可以延伸开来,可以是广义的对外界的“感恩”,包括对父母、对朋友、社会。大家可以去做做义工,为社会做点贡献。这有利于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近义二:因清明节而重聚,家族亲情生和谐

  程乃珊

  著名作家、上海文学基金会理事

  

  清明节是一个怀念我们的“根”的节日。现在有些年轻人连曾祖父、祖父的名字都搞不清楚,而清明节的仪式感可以让他们对家族之根有一种维系。祖坟就是这样一种纽带。

  一个人如果连家人都不爱,又怎么能爱他人,爱这个世界呢?清明节可以提醒人们去爱,让心灵有一个很好的精神归属。

  清明节也是家族重聚的日子,一个家族的人因为一个共同的祖先而聚集在一起。大家都会在这几天回到老家,重忆旧事,重叙亲情。有些亲戚平常很少往来,有的辈份远一点的可能都不认识,有些家族成员之前可能有些恩恩怨怨和隔膜,但是到了清明节,在家族、祖宗这样的纽带面前,大家就会将恩怨和不快暂时搁置一边,达到暂时的和谐。因为毕竟大家是同宗同源嘛。

  很多人也会借此重修祖坟和家谱,家族里的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参与到修家谱的活动中,可以让感恩祖先的命题扩展到对人间世事的感恩上。

  新义一:清明节,思念与轻快并不对立

  陈忠实 著名作家

  

  每年清明节的那一天,大家都要回乡祭奠祖先,用传统的方式来传达我们的思念。

  其实思念与轻快并不对立。今年,清明节连着双休日有三天假,以清明节为核心,整个假期还是应该以一种轻松的方式去度过,比如郊游、植树等。在轻松愉悦中,当我们想起先辈的付出和一生,或许会为我们自己的人生意义找到新的答案。这样,在我们好好思考人生之后,以积极的姿态面对余下的人生时光,让自己活得快乐、充实、有价值,不虚度此生。

  新义二:清明节创新,要吸引年轻人的参与

  刘恒 著名作家

  

  随着清明节法定假期的出现,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应该加以挖掘和扩展。这是一件有益于传统文化的与时俱进的事。

  文化在仪式和活动中才能得以发扬光大。民俗仪式和活动要有细节、有创意、有时代感,这样才能真正吸引年轻人的加入和参与。有了他们的参与,民俗活动才不会流于形式。

  清明节可以向“东方感恩节”的方向发展,从感谢祖先之恩,感谢父母之恩,然后由己及人,发展到感谢他人之恩,感谢国家和社会之恩。

  新义三:这个清明节,孩子们的印象会很深

  陈村 著名作家

  

  “清明时节雨纷纷”,这里的雨包括自然的雨水和祭祀祖先的泪雨。往年没有放假,有许多孩子就没有办法去祭奠祖先,也有没办法深刻体会这句诗句传递的涵义。所以,这第一个清明节的假期会给孩子们留下很深的印象,会让他们知道,清明节是追念先人的日子。

  大地春回,感谢先人对自己的生身哺育之恩,并扩展到逝去的亲朋。人类有来处、传承,有历史。这是中国人千百年的文化,深深植根民间。现在清明节成了法定假日,是对传统的认可和继承。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清明叙事·民俗新语义 A0002 民俗是个好东西 ■本报记者 陈桔 裴建林 张瑜 文敏 金毅 2008-4-4 钱江晚报a00022008-04-0400007;钱江晚报a00022008-04-0400014;钱江晚报a00022008-04-0400012;钱江晚报a00022008-04-0400011;钱江晚报a00022008-04-0400004;钱江晚报a00022008-04-0400008;钱江晚报a00022008-04-0400009;钱江晚报a00022008-04-0400013;钱江晚报a00022008-04-040001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