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08版:奥运中国
3  
PDF 版
· “英雄之城”喜迎祥云
· 大使的遗憾
· 苏联首枚奥运
金牌是她拿的
· 他乡遇“祥云”
爱国情更浓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4月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大使的遗憾
  刘古昌大使在我们面前坐下的时候,脸上带着复杂的表情。他举起胸前挂着的证件牌,说出了这样一番话:“在圣彼得堡这一站的传递活动,原来,我是火炬手,传第二棒。这个事情,中方、俄方都已经公布,媒体也都知道了。但现在我告诉大家,我不当火炬手了。我请大家看看我胸前的这个牌子,这叫‘总指挥’。”

  没错,在确认担当火炬手之后,刘古昌大使就接到了另外一件极其重要的任务,那就是担任北京奥运会火炬在圣彼得堡传递的总指挥。刘大使深知这个任务的重量,为了不分散精力,他只好放弃了火炬手的职责。他说:“我必须全神贯注地集中我的全部精力,来履行这个崇高、神圣的使命,确保火炬在圣彼得堡的传递能够安全、顺利、成功地进行。当然对我个人来说,是很遗憾的。”

  能够成为奥运会的火炬手,这种经历对任何人来说都会激动到终生难忘。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传递首站阿拉木图担任火炬手的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张喜云,拿着即将成为火炬手个人收藏的“祥云”火炬,说了这么一段话:“当然是把它摆在会客厅了!作为我的一段非常辉煌的经历,我要把它摆在那里。”

  而在刘古昌大使这里——这毕竟是奥运火炬的环球传递第一次来到圣彼得堡。未来的这段回忆一开始就和“遗憾”联系到了一起,那种“失之交臂”的感觉,让人挥之不去。对于十分了解俄罗斯文化和圣彼得堡历史的刘大使来说,尤其如此!在他的脑海里,整个圣彼得堡的火炬传递路线都是活生生的:“起点就是纪念二战时这个城市受到900多天围困的胜利广场,中途经过莫斯科凯旋门——大家知道1812到1814年,拿破仑进攻俄罗斯,后来被打败了,这个凯旋门就是纪念那场胜利的。中午到议会广场休息,那里是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圣彼得堡的权力中心。那里还有伊萨基亚大教堂,是世界十大教堂之一,建了几十年!二战期间,圣彼得堡被希特勒狂轰滥炸,就是那个教堂没有被炸。还要经过阿芙乐尔巡洋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嘛!还经过彼得堡要塞,彼得大帝当初建圣彼得堡时,最早的城市就是那个地方。最后,就是冬宫广场了。”

  遗憾的是,刘大使没法以一个火炬手的身份,去领略这个城市的魅力,用一种激动而放松的心情去体会奥运圣火为人们带来的激情。4月5日这天,他的岗位在指挥车上,随时关注火炬传递运行情况,却不能和火炬亲密接触了。

  不过,这样的遗憾也有令大使不遗憾的地方。

  俄罗斯人民对奥运会、对中国的热情淋漓尽致地挥洒在这个城市的每条道路上。传递前,圣彼得堡进行3次演练;传递当天,路线两旁全部爆满。在终点冬宫广场,有位留学生向我抱怨,说同学们都想来看圣火传递,但是人山人海的广场几乎没了立锥之地。而北京奥运会火炬境外传递新闻发言人曲莹璞的感受,刘大使应该也会感受到。曲莹璞说:“我们看到70万圣彼得堡人走上街头,到处都是欢声笑语,一个个都是非常漂亮的笑脸。俄罗斯人说,圣彼得堡一整年只有36个晴天,而我们今天就是天气非常晴朗的。”

  对刘大使个人来说,他的“遗憾”还帮助一个朋友实现了心愿:他说:“俄罗斯奥委会主席佳佳乔夫很希望传第二棒。后来得知中国大使传第二棒,他就不和我争了,他就传第三棒。现在,我放弃当火炬手,他就自然来传第二棒,圆了他的心愿。佳佳乔夫作为中国人民的好朋友,也是我的好朋友,我也非常高兴。”

  本报特约记者 彭延媛 本报圣彼得堡专电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奥运中国 B0008 大使的遗憾 2008-4-6 48257178002CE17348257422004C2E5A[B1-高华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