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03版:人文·美术人生
3  4  
PDF 版
· 1979年购入国外美术图书、1985年涌现大批中青年艺术家、1993年更名为中国美术学院、2007年建立象山校区……
30年的沉淀积累,无数的历史瞬间,映衬了一所著名艺术学院的现实和理想
· 60年前的招生试题
就很宏大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4月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1979年购入国外美术图书、1985年涌现大批中青年艺术家、1993年更名为中国美术学院、2007年建立象山校区……
30年的沉淀积累,无数的历史瞬间,映衬了一所著名艺术学院的现实和理想

老相片映照→30年艺术之路
  本报讯 从1978年到2008年,这30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中国美院历史步入新时期的重要30年。作为中国美术学院80周年庆典最为重要的学术活动,“学院的力量——中国美术学院新时期三十年文献展”昨天上午在中国美院南山校区美术馆开幕。

  1979年中国美院首次购入国外美术图书、1985年的美术新潮、1993年更名为中国美术学院、2007年建立象山校区……文献展上一幅幅被放大的老照片,点燃了美院老校友们的记忆。

  昨天,除了亲手操办这场展览的中国美院院长许江,在会场忙着招呼从海外及国内各地赶来的老校友外,记者在现场还看到美院前任院长肖峰、潘公凯的身影,遇到卓鹤君、王冬龄、谷文达等一批美院的老同学在旧照前叙旧。曾在过去的30年里与中国美院结下缘分的艺术圈人士纷纷来给美院祝贺80华诞,他们在这些老照片前观看、沉思,脸上时笑时陷入回忆。

  这30年对于中国美院来说是太重要的30年。“学院的30年,是一条不凡的路。上边镌刻着从思想禁锢的重围中破墙穿洞,在艰难创业的环境中搭桥铺路,立足大发展的年代建园筑塔的重要的历史里程。”许江院长在展览开幕的现场这样致辞。

  许江说,中国美院自改革开放以来30年的发展历程可以用四句诗来概括。    

  第一阶段:1978年至1983年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这5年是拨乱反正,百废待兴的5年。1979年,学院党委集中全年经费的10%,购买了9万元的国外美术图书资料。虽然这9万元的书数量并不多,但对于当时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打开了一扇窗,一个圆圈之外的无数空间被点亮。

  “当时看到这些书真的很不容易,塞尚、凡高等凡是说得出的西方著名画家的作品都有,还有100多种杂志。书很不好借,都放在图书馆里,我们常跑去看,虽然不能带走,但可以翻阅。”著名画家、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教授卓鹤君说当年这批书点燃了他们如饥似渴的读书热情,“这让大家眼前一亮,哦,原来国外美术是这样子搞的!”卓鹤君还说,这些图书对后来出现“85美术新潮”有很重要的作用,“因为视界开阔了!”

  第二阶段:1983年至1996年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学院举办外国专家的讲学讲座百余次,率先远赴法国设立工作室,创建多种渠道先派教师进修与留学,涌现一大批先锋的中青年艺术人才。

  1982年1月,王公懿版画《秋瑾》组画获得“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一等奖,“这幅画的影响力不在罗中立的《父亲》之下,至少我们这一代人是这么看的。”许江说,这幅画锐意进取的艺术观念影响了很多人。

  著名艺术家谷文达也毕业于中国美院79届的山水研究生班,是当时“85美术新潮”的重要领军人物。他回忆了那一场思想解放原是在美院大氛围中产生的: “应当是个大的氛围,当时美院的学生年纪参差不齐,都在社会上有过磨炼,互相之间影响,走得比较前卫,不少学生在赵无极来讲学之前就已经在接触西方前卫的艺术观念了。”1985年间,谷文达躲在浙江美院图书馆顶楼的工作室里(现在已建新楼),雇了6个学生分别写了6个书法的“静”字,然后,谷文达在上面批改,“打上圈和叉”。这幅作品首开观念水墨画的先河,后来被认为是“85美术新潮”的代表作品之一。

  1993年,浙江美术学院正式更名为中国美术学院。

  第三阶段:1996年至2001年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上世纪90年代末,美院积极主动提出南山路校园重建的理念。蔡元培先生之所以择址西湖,创办“国立艺术院”是因为“艺术是创造美的、实现美的,西湖既有自然美,必定要加上人造美。”此后,学院便受着西湖山水的滋养。为了再建南山路校园,当时的中国美院院长潘公凯多次奔波向各有关部门陈情。2000年11月,南山校区整体改造工程破土动工,2003年9月学院回迁。

  昨天,为学校贺寿的潘公凯望着一幅幅以前老校门的照片,回忆当年为南山路建校颇生感慨:“美院的发展还是很好的,发展的历史性是延续的。”

  第四阶段:2001年至2008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001年夏季杭州西郊的象山,画下自主建设的蓝图。学院在南山校园整体改造工程破土动工不久,在滨江校区中转办学的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转塘那青山绿田,那静谧而令人遐思的山道,构成最早的象山家园的理念。

  2007年10月象山校园初步建成。从此,那遍布油菜花的校园成就更多学子对艺术的想象。                 本报记者 韩晓军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人文·美术人生 D0003 1979年购入国外美术图书、1985年涌现大批中青年艺术家、1993年更名为中国美术学院、2007年建立象山校区……
30年的沉淀积累,无数的历史瞬间,映衬了一所著名艺术学院的现实和理想
2008-4-9 48257178002CE173482574250041DF91[A1-韩晓军≈B1-杨霞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