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5版:每日新闻·亲历
3  4  
PDF 版
· 运河边,消逝中的竹篙铺
· 水北街的无字招牌
· 被遗忘的技术名词
· 杭州20余社区
欲“抱团”维权
· 毛竹行曾经很繁华
· 竹篙“烤直”有讲究
· 场地、传人,邵建强的近忧远虑
· 民间茶诗会
广征茶诗茶联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4月1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毛竹行曾经很繁华
  大运河杭州段最北端就是余杭的塘栖,从杭州开出驶往嘉兴、无锡的船,到这里正好8个小时,塘栖成为船家“打尖”的第一站,行话叫做“靠顺风”。40年代,是水北街竹行的最后繁华,“施万兴木行”“李永兴毛竹行”“沈永昌毛竹行”……在场的老街坊一个个说出当年毛竹行的名字。余通顺老人自己也开了一家毛竹铺就叫“余通顺毛竹行”,规模中等,有5个工人。

  “上世纪40年代的时候,这里的繁华三四个乌镇都比不上。”在余通顺老人的回忆里,当年大运河边的水北街是条繁华的“竹子街”,他说:“在我还年轻的时候,塘栖镇上有十几家的毛竹铺,水北街的毛竹铺就有三里路长。河里都是毛竹搭的台子,毛竹行里的原料还有成品都堆在这个台子上。”

  邵建强补充形容说:竹台长得就像现在海上的石油勘探平台,方方正正的露天水上建筑,作用有点像现在的广告牌,谁家的平台大竹子多,就说明哪家的毛竹行大。

  余通顺的毛竹行当年一天能卖出40多根竹篙,从早上6点开工一直到下午6点修工,到了晚上都熄灯了还有零星的船家来买竹篙。当年的毛竹铺子,不光做竹篙,竹篮子、芦苇棚、竹耙子、枇杷篮……生产生活用品几乎都离不开毛竹铺子。余通顺老人说:“那个时候生意好呀,单子接都接不完。”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每日新闻·亲历 A0005 毛竹行曾经很繁华 2008-4-14 钱江晚报a00052008-04-140002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