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02版:天下·动向
3  4  
PDF 版
· 美法能源巨头
觊觎伊拉克大油田
· 英文化部大臣
机场混乱损害伦敦经济
· “海外炒房团”缘何败走德国
· 美最大航空公司
全部麦道客机获准起飞
· 印度
有意禁止钢铁出口
· 次贷危机影响中国经济有限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4月1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经济观察
“海外炒房团”缘何败走德国
  近年来德国楼市的发展用钱钟书先生的“围城说”来形容最为恰当: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从2004年开始,大批“海外炒房团”涌入德国,每年抛下数百亿欧元。同时,拥有大量房产的德国政府、公司、地产基金等却急于脱手,纷纷向外资抛出大单以求套现。

  “围城现象”突出

  2003年德国只有6万套房屋成交,2004年则跃升至35万套,而掀起热潮的正是境外资本。去年前三季度,德房屋交易额中仅有不到30%是由本土投资者完成的。向来封闭的德国楼市一时间成为外资竞相前来掘金之地。

  城外的人想进去,自然有他的期望。按美国不动产投资商弗朗西斯的话说:“德国是目前全球最充满机遇的市场之一。”他所说的机遇便是德国房产价格尚处于低谷,正是买进的黄金时期。数据显示,在过去10年里,英国、西班牙等国的房价已涨了3倍,德国房价却一直波澜不惊。

  既然德国楼市如此具有潜力,德国房产拥有者会不会“捂盘惜售”?事实恰恰相反。

  对德国各级政府而言,出售公共住房可缓解其巨大的预算、债务压力。过去6年中,德国各级地方政府已向海外私人股权公司出售了127万套公有住房,总值360亿欧元。

  同样的大规模出售也发生在德国公司身上。经济学家解释到,德国公司之所以拥有这么多住房,主要因为政府鼓励公司修建住宅,并对其提供税收和补贴优惠。但随后,楼房空置率不断攀升,租房收入随之下降。另外,房地产并非各公司主业,占用了其大量资金。因此,德国公司多年来一直急于出售旗下房产。

  “护城”三大杀手锏

  随着外资大量涌入德国楼市并成为主导性投资者,它们是否会借机抬价并获利出逃?

  记者与德阿瑞尔地产银行分析师郝鹏就此问题进行了交流,他介绍了德国政府抵制房价炒作的“三大杀手锏”。一是指导价制度,二是刑罚威慑,三是重税限制。

  目前,德国的地价、房价等由独立地产评估师来评估认定。德国还成立了各地“房地产公共评估委员会”,负责制定当地的指导价。这类指导价具有法律效力,所有房地产交易有义务照此执行,在合理范围内浮动。

  指导价之所以能得到执行,还缘于其有效的“执行威慑机制”。德国法律规定,导致房价、房租等超高者甚至要承担刑事责任,其威慑作用不言而喻。

  税收手段同样是德政府遏制炒房的有效武器。在德国,用于买卖的房产首先要交不动产税,房屋买卖还要交纳交易税。通过买卖盈利后,还要交差价盈利税。自有房屋的出租除交不动产税外,租金收入还要交个人所得税。

  炒房团败走德国

  去年6月,百仕通和瑟伯勒斯等连续大规模抛售买进不久的德国房产。市场观察家表示,其变现举动并不意外,因为“它们的投资出现失误”,收益远低于预期。外资在德国楼市仓促退出的举动,也直接体现了德国“遏制炒房机制”的成功。

  与此同时,德国民众也开始对国内主要房产所有者、特别是各级政府大量抛售房屋提出质疑。去年底,由于德国房屋租赁者联合会的抗议示威,弗赖堡地方政府放弃了一次性向私人股权公司出售7900套住房的计划。

  在打击海外炒房团、保障国民住房稳定的问题上,德国社会各界正在重新取得一致。德国《明镜》周刊载文指出,炒房团如果在德国吹了个气泡,到头来吃亏的还是德国老百姓。德国房屋租赁者联合会也认为,如果支持地方政府继续出售其房地产公司或公有住房,虽然一时会有不少进账,但从长远来说必将付出沉重代价。政府一旦没有了自己的房产公司,将不能再向弱势群体提供廉价房屋。这样一来,为弱势群体租房提供补助的重担同样将落在政府头上,最后导致其不堪重负。             据新华社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天下·动向 B0002 “海外炒房团”缘何败走德国 2008-4-14 48257178002CE1734825742A0049261C[A1-新华社稿≈B1-方臻子]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