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06版:返顾30年
3  4  
PDF 版
· 红旗轿车的历程:
在“自主创新”和“拿来主义”中突围
· 采访点睛
· 1984年,借“奔驰”改造红旗车,丢不丢脸?
· 30年红旗车突围,自主创新才是魂魄
· 1981年5月14日,《人民日报》通报红旗车全面停产
· 1998年迎来高产期,“国车”驶入街巷胡同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4月1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1984年,借“奔驰”改造红旗车,丢不丢脸?
  1983年,一项政治任务落在红旗轿车身上。

  “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指示,1984年国庆节前生产一批红旗检阅车。”亲历这段历史的赫世跃回忆,“当时他说,我们这么个大国,总要搞一些王牌轿车。红旗牌子不能丢,但质量要提高。全靠自己力量有困难,可以进口一些‘内脏’,等自己的车子过了关,就可减少进口。”

  就在这一年,中国轿车工业正在经历多事之秋。第一辆上海桑塔纳轿车在上海汽车厂组装成功下线,自主品牌上海牌消失了。很快上面传来意见:“红旗要进一些关键部件提高质量,要快。红旗车声誉还是好的,外国人认为坐‘红旗’是政治待遇。现在上海是桑塔纳的牌子,如果再不生产红旗车,咱就没了自己生产的轿车。”赫世跃回忆说。

  于是,轿车分厂重新红火起来。1984年9月6日,两辆装有美国发动机和西德风扇的红旗检阅车送抵中南海。10月1日,邓小平坐上了崭新的新型检阅车。那次是赫世跃把车送到北京,“警卫局领导请我们吃了中南海的活鱼。”

  建国35周年检阅车的成功,给红旗车打了一针强心剂,红旗人思考“复活”,厂领导也曾多次斡旋要求恢复生产。但红旗轿车仅靠自我开发,步伐太慢难跟市场需要,只有与外方合作才可能复产。

  最先纳入视野的是德国奔驰。1984年,“一汽”形成利用奔驰高级轿车改造成红旗车的方案,中德磋商4年多,终告失败。一位轿车分厂技术高管在当时的报告里这样写道:借助国外名车改造红旗车,并不丢脸。丢掉与奔驰的合作是错误决策,如果我们有了车身模具,只要适当改头改尾加上底盘和发动机,红旗真会成为国产名牌车。

  这个观念和另一种观念产生了冲撞。

  “一汽”与奔驰谈判期间,美国福特公司各种零部件和大洋公司的空调系统,都试装进红旗CA770中,这款红旗经典车型几乎只剩一件外衣。使用一段,无人熟保养,备件没后继。

  原“一汽”轿车分厂副总工程师智百年的观点却截然相反,他说这些想法出发点上也许有正确一面,“但这是一个歧途!”智百年的理念决定了行动,多年后成为吉利汽车开发团队的核心人物。

  程正一定会和智百年有着同样的观点。他告诉记者,从前的红旗轿车虽有模仿,但从里到外都是自行设计制造,是名副其实的“民族车”,“早期红旗车发动机是我们研制的V8发动机,代表着咱的汽车工业实力。”程正向记者展示了V8发动机的图片,一个精美绝伦的钢铁艺术品。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返顾30年 D0006 1984年,借“奔驰”改造红旗车,丢不丢脸? 2008-4-18 钱江晚报d00062008-04-180002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