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07版:丑角
3  4  
PDF 版
· 陈相贵:“万里大造林”之大骗局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4月2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陈相贵:“万里大造林”之大骗局
  “我们的员工都知道,我有一个绿色的梦想,在五年时间内,要建一道绿色的万里长城,同志们,我们的作战口号是,中国万里大造林,誓将沙漠变森林!”

  2004年,陈相贵说出了这番意气风发、豪气万丈的话语。    而正是这位“风云人物”,因涉嫌非法经营罪,2007年8月22日,被内蒙古警方刑事拘留,一个月后被正式逮捕。根据警方的调查,有两个数字非常惊人:陈相贵涉案资金高达13亿元,案件牵扯全国十多个省区近3万人。

  近日,“万里大造林”代言明星何庆魁陷入争议漩涡,最终表态要退还600万元广告费。由此陈相贵及“万里大造林”骗局再度成为关注的热点。

  “高回报零风险”的诱惑

  陈相贵1964年出生于黑龙江省肇源县。18岁参军入伍,服役于内蒙古牙克石森林警察部队,成为中国第一批森林警察。复员后,陈相贵怀揣着500元退伍津贴,来到一家洗衣粉厂做推销员。两年后自己创建洗衣粉厂,用十年时间建立起了八分钟国际洗涤集团系列品牌。到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陈相贵已然成为功成名就的企业家。

  2003年,标志着林业政策开放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9号文件)出台,鼓励各种社会主体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投资发展林业。看到有利可图,陈相贵一头扎了进去,先后投资成立了五个公司、四十多个分公司办事处的大型产业集团,自己任集团公司董事长。2004年1月,万里大造林公司在内蒙古通辽市注册,注册资金1000万元。此前,这家公司总部设在辽宁省,称辽宁万里大造林有限公司。

  在两年的时间里,陈相贵组建了营造林队伍上万人,其中部队转业的团职干部达六十多人,林业、机械高级技术人员二十余人,号称拥有千余台套造林车辆设备,五架飞机。

  与此同时,万里大造林公司联合小品作者何庆魁和笑星高秀敏夫妇,号称“用5年时间投入100亿元,在长江以北14个省份造林1500万亩”。公司在内蒙古以每亩每年2元至30元不等的价格承包(租赁)土地种植幼苗,或直接以较低的价格购买林地,再以每亩林地2660元左右的价格出售给买受人。

  “在何庆魁夫妇的名人效应影响下,万里大造林公司迅速壮大。”内蒙古公安厅经侦总队副总队长乌日图介绍,该公司以托管合作造林高回报零风险为诱饵,通过虚假宣传和培训洗脑不断发展业务人员认购或介绍他人认购“林权”的手段,诱使全国3万名群众投资所谓速生丰产杨树林,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变相吸收资金,转让林地(林权)43万余亩,涉案金额达13亿元。

  万里大造林公司以大量广告宣传,诱使大量投资人陷入其非法集资陷阱。57岁的梁先生说:“投进钱就长出钱了,我真的很动心。”梁先生是长春人,一天傍晚,他在家门口被万里大造林公司的业务员“忽悠”:花2..6万元买下10亩林地,8年后扣除买林地的费用净赚16万元。梁先生说,在公司的说明会上,业务员反复宣传:客户买下林地后,公司有专人管护,确保成活率100%;确保8年后林木蓄积量达到12立方米……这么大的“金娃娃”谁不抱,梁先生掏出2.6万元买了10亩。田先生与梁先生不同,买了10亩林地,又在业务员“忽悠”下去了通辽市,见到了“长势喜人”的林木,田先生毫不犹豫地买了30亩,总共掏了10.4万元。

  他们没想到,陈相贵与营销队伍是一个“金字塔”形的利益共同体。陈相贵坐在塔尖上获大利,往下每个层级都有不同的利益。在通辽市科尔沁区人民法院的一份刑事判决书里写道,万里大造林抚顺分公司营销部长李延昭2004年7月的销售业绩提成款是4.9万多元,8月份是4.1万多元,9月份是4.2万多元;营销部长吕光辉2004年7月份的销售业绩提成款是7.2万元,8月份是3.3万多元,9月份是3.7万多元……司法审计显示,万里大造林公司向业务员发放业绩提成款达2亿元。

  靠明星光环博取群众信任

  陈相贵深知企业公众形象的重要,万里大造林孕育之初,他就扯上了小品作者何庆魁和笑星高秀敏,利用何庆魁在公众心中的老实相和笑星高秀敏的直爽个性,博得东北三省父老乡亲的好感。他还“收买”个别知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为其摇旗呐喊……2006年至2007年7月31日,万里大造林向全国405家媒体投入了5000万元做广告宣传。

  “现有资料表明何庆魁夫妇和陈相贵是合作伙伴。”内蒙古公安厅经侦总队副总队长乌日图说。2003年11月30日,何庆魁、高秀敏与陈相贵签订了一份“合作开发百万公顷大造林工程”的《合同书》。《合同书》约定了:何庆魁、高秀敏以无形资产入股与甲方共同开发“百万公顷大造林工程”,参与甲方的生产经营活动,拥有甲方财务核算利润20%的所有权。

  警方提供的一份由何庆魁、陈相贵亲笔签名的“结算清单”。清单显示:截至2004年1月31日,共销售林地22666亩,依据每亩(1亩300元预计利润)20%的利润提成规定,何庆魁、高秀敏提成136万元。除利润提成外,司法审计显示,何庆魁已经从万里大造林公司以借款和形象代言费的名义提取了500万元。

  陈相贵还要给自己罩上“荣誉”光环。司法审计发现:2004年12月12日,万里大造林公司电汇中国改革人物评选活动组委会人民币25万元,同年,陈相贵被评为“中国改革十大新闻人物”;2006年9月28日,陈相贵按照中国农村十大致富带头人活动组委会指定的账号电汇人民币16万元,同年,陈相贵获得“中国农村十大致富带头人”称号……

  有这么多“名人”和“明星”捧着,有这么多“光环”罩着,投资人哪能不被迷惑?在3年多时间里,有29987人投资万里大造林公司的林地。

  然而,不论陈相贵怎样“包装”,爱钱的本性难移。谁妨碍他敛财,陈相贵下起手来又狠又辣。72岁的老中医焦振生,以25万多元买了100亩林地,并加入了万里大造林的销售队伍,还当上了秦皇岛分公司南戴河销售部长。钻进去后焦振生方知上当,便要求退地。一番闹腾,陈相贵不仅答应退钱,还愿多补20万元。2006年5月9日,焦振生刚接过20万元补偿款就被公司法务部以“敲诈勒索”移送报案,他至今仍在羁押中。

  据初步了解,陈相贵通过公司法务部在3年多时间里,已经将多个断他“财路”和掏他钱袋的人送进了监狱。

  何庆魁要退还赃款

  被称为万里大造林的“代言门”事件发生以后,陈相贵的代言明星何庆魁再次成为了新闻人物,何庆魁的儿子何树成告诉媒体:“这个事情给了我们很大的压力,这是一种直接的影响,它影响了我父亲的形象。我们没有做非法的事情,我们拿到的只是应该取得的生活费。像网上说我父亲从中牟取20%的利益,那是绝对没有的事情,我们要走法律程序。父亲已在北京请了律师介入。”

  仅仅几天后,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经侦总队传来消息,何庆魁已经多次致电内蒙古公安厅经侦总队进行沟通,并解释他最近有病正在输液,输完液即启程赴呼。这正好印证了何庆魁对新闻媒体的正式表态。在否认取得巨额收入不久之后,何庆魁就主动致电媒体称:有错,咱就认错。与几天前的强硬态度相比,他说话的语气平和了许多,何庆魁说:“在处理万里大造林形象代言这件事上,自己确实有些方面处理不当。有错,咱就认错!”他还表示,和过世的妻子高秀敏所获的600万元形象代言费,如果确定要退还,由他一个人全部承担。

  何树成向媒体介绍说:“父亲看了央视《经济与法》曝光万里大造林骗局这期节目,才恍然大悟。据了解,何庆魁之所以态度转变,除了央视曝光,对他形成巨大的压力,内蒙古警方做工作外,赵本山等好友好言相劝,也促使他反思。”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经侦总队表示,公安机关将全力追缴,绝不让投资群众被骗的血汗钱被万里大造林公司大大小小的既得利益者们非法占有。

  》》》 事件进程

  2004年1月,万里大造林公司在内蒙古通辽注册,注册资本金1000万元。此前总部设在辽宁省,称辽宁万里大造林有限公司。

  2004年1月31日,总计销售林地22666亩,何庆魁、高秀敏提成136万元。

  2005年3月,第一次有媒体明确对万里大造林公司提出“非法集资”方面的疑问,题为《揭开万里大造林致富的神话,托管造林涉嫌非法集资》。

  2007年8月,万里大造林公司已售林45万多亩,非法吸纳公众资金13亿元,内蒙古公安厅对其涉嫌经济犯罪正式立案侦查,董事长陈相贵等3名负责人涉嫌集资诈骗被刑拘。

  2007年11月,公安部发布4张B级通缉令,悬赏追捕内蒙古万里大造林案4名在逃嫌犯。

  2007年12月,万里大造林公司总部的清盘工作结束,已立案4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70余人,其中陈相贵、刘艳英、陈奇、郜誉钧四人已先后被捕。

  2008年4月,内蒙古公安厅通报万里大造林案件侦办情况,涉案林地已由各地人民政府负责接管,近期侦查终结向人民检察院移送审查起诉。

  2008年4月,何庆魁回应万里大造林事件,称为陈相贵植树造林精神感动,400万形象代言费已经用于拍戏,且并非赃款,表示拒绝退还。

  2008年4月,何庆魁首次就万里大造林代言表态,在处理万里大造林形象代言这事上,自己确实在有些方面处理不当,有错就认错。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丑角 C0007 陈相贵:“万里大造林”之大骗局 2008-4-21 钱江晚报c00072008-04-2100011;钱江晚报c00072008-04-2100012;钱江晚报c00072008-04-2100018;钱江晚报c00072008-04-2100019;钱江晚报c00072008-04-2100014;钱江晚报c00072008-04-210001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