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08版:返顾30年
3  4  
PDF 版
· 让全国人民都种上“发财树”
· 采访点睛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4月2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当年全程安排陪同小平视察广东,陈开枝重忆小平南巡风云,他听到老人家说——
让全国人民都种上“发财树”
■本报特约《羊城晚报》记者 傅汉荣
  “1992年1月,历史给了我一个机会,把我这个靠奖学金读完大学的农村山娃子,与比我大36岁的邓小平对接起来,使我能够全程安排和陪同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珠海‘休息’11天,亲历对中国改革开放具有历史性影响的重大事件……”

  翻阅《1992邓小平南方之行》,作者在引言中轻拨历史风云,娓娓道出一段段新鲜而厚重的关于“小平南巡”的历史掌故。作者陈开枝,第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市政协原主席。1992年春,时任广东省委副秘书长的他,全程安排和陪同邓小平视察广东,负责接待和保卫工作,见证了“小平南巡”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点点滴滴。

  “我当时坚持认为他不是来休息的,而是一个大动作。”

  回忆起16年前接待小平同志南巡的种种细节,陈开枝至今记忆犹新。

  1992年元旦,陈开枝到佛山南海检查工作,忽然接到时任广东省委书记谢非同志打来电话,讲了一句只有他听得懂的话:“我们盼望已久的老人家要来了,请你赶快回来研究一下总体安排和接待警卫工作。”陈开枝立马跟南海市委领导辞别。对方问:“有什么急事?吃了中午饭再走嘛!”陈开枝回答:“我现在真的不能告诉你们有什么急事。也许很快可以告诉你们,也许永远不能告诉你们。”

  这份中央办公厅给广东省委的绝密电报,只有短短两行字:小平同志要到南方休息,请做好安全接待工作。

  “当时,我身边不少同志都认为小平同志是来休息的。但我不这样认为。老人家多年已有一个习惯,就是到上海休息,上海早做好他休息的整套准备,一切摆设都按照他平常的生活习惯。他到广东不是来休息的,也不只为了看看南方改革开放的成就。”陈开枝说,他预感到小平同志来广东,将是“一个大动作”!

  “在1992年初以前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笼罩着一种疑虑、无所适从的气氛,这是很不正常而令人担忧的。” 陈开枝说,“小平同志觉察到问题的严重性,在他宣布‘告别政治’、最后一次接见外国代表团时就说,中国近10年来所执行的政策以及发展战略不会变。不会变就是不动摇,不能折腾,中国要发展。他这话是说给外国人听的,但更重要的是说给全党听的,是说给全国人民听的。”

  “能通过朴素的语言谈出深刻的道理来。这就是伟人!”

  不开会、不陪餐、不题词,不见记者、不照相、不报道,小平南巡之前,曾经立下这样的规矩。“小平同志当时已经退下来了,是以一个普通中共党员身份来广东的,甚至可以说,他那时是个老百姓了。”陈开枝说。

  但为什么在之后的电视新闻报道中,能看到很多小平讲话的场面和内容呢?据陈开枝透露,那是因为当时他向“邓办”主任王瑞林争取得来的,“我们录音拍片,这是为国家保留一份珍贵的记录,如有人追究,我来承担!”经争取,广东派出了四名记者,将小平同志在车上谈、走着谈、在工厂、商场与职工干部谈话的内容,尽最大努力保留了下来,使小平南巡的声音和画面,得以真实、清晰地向全国、全世界传播开去。

  小平视察深圳、珠海的许多历史镜头,16年来一直深深镌刻在陈开枝脑里,“1月19日下午在皇岗口岸参观时,小平同志在深圳河大桥桥头的边境上久久地凝视对面的香港土地,他的神情我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他也许是在考虑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实行一国两制这样的大事吧!”

  “通过很朴素的语言能谈出很深刻的道理来,这就是伟人!”陈开枝回忆说,当小平谈及“特区姓社姓资”的问题时,他尖锐地批评,有的人认为,多一分外资,就多一分资本主义;三资企业多了,就是发展了资本主义。这些人连基本常识都没有……

  当小平谈及改革开放,他没有用很长的篇幅、很高深的理论来论证,而是说,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在深圳国贸,小平指着窗外的高楼大厦说,深圳发展这么快,是靠实干干出来的,不是靠讲话讲出来的,不是靠写文章写出来的。

  ……

  陈开枝觉得,听小平讲话,真能品出“投石击破水中天”的味道!虽然16年过去,小平的这些话却仍像昨天说的那样,言犹在耳、振聋发聩。离这个时间越久远,就越能体会到小平南巡讲话的真味,它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的深远!

  老人家说,让全国人民都种上“发财树”

  小平南方之巡途中,陈开枝多次听老人家讲过“不争论”。“他之所以说‘不争论’,是因为当时有不少争论,而且还相当激烈。”陈开枝说,这些争论归纳起来有这么一些问题:改革开放姓“社”还是姓“资”?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能不能兼容?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厂长负责制是否削弱了党的领导?私营经济是否动摇了社会主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不是“单干风”?……当时,这些问题被一些“左”派理论说得很玄奥,很吓唬人。

  行程中有一天是去深圳仙湖植物园,老人家看完金花茶后,接着看玉树。当陈潭清主任(深圳仙湖植物园管理处主任)介绍玉树又叫发财树时,邓榕对父亲说:“这是发财树,我们都来摸一下嘛,都发财。”“以后咱们家也种一棵。”老人家深情地说:“让全国人民都种,让全国人民都发财。”陈开枝听了这话,内心对老人家十分折服,不论何时何地,老人家心里装的还是老百姓。

  南巡那年,小平同志已经是88岁高龄的老人。“当时那么大年纪了,而且是个老百姓了,这时候站出来说话能不能镇得住,很难说。但是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他不计个人安危,豁出去了。没有强烈的党性和热爱国家、人民的精神,是做不到这样子的。”

  “在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之后,全国各地掀起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滚滚热潮。可以说,南巡讲话是小平同志对全党全国人民的庄严的政治交代,也可以说,这是老人家的历史性的政治嘱咐,意义很深远。”

  叫人难忘的历史片断

  ——摘录自《1992邓小平南方之行》

  小平抵深圳:5辆小货车组成简陋随行车队

  来了。来了。不远处的专列发出一声让人振奋的和鸣,徐徐向我们靠近,靠近,再靠近。此刻,是1992年1月19日上午9时,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大家期待的目光像舞台上方的聚光灯,于瞬间投注在身穿深灰色夹克,黑色西裤的老人家身上,他迈着稳健的步履走下列车,进入已久候多时的人们的视野。省市领导赶忙迎上前去与他握手。谢非书记握着老人家的手说:“广东人民想念您,盼望您的到来。”深圳市委书记李灏激动地说:“我们全市人民欢迎您的光临。”

  老人家的小女儿邓榕生怕老人家听不清楚,马上附在他耳边上说:“广东人民欢迎你!深圳人民欢迎你!”老人家听后微微点头。

  ……9点30分,车队进入桂园。列队欢迎的员工见到老人家时都惊呆了,他们没有想到要来的首长竟然是邓小平。看到这情景,当时的深圳市委接待处处长姚欣耀赶紧提醒大家鼓掌。然后又对微笑着的老人家说:“首长,这是您1984年来时住过的地方。”老人家回答:“噢,我忘记了。”姚欣耀又对老人家说:“这屋子重新装修后有点小。”老人家马上接话:“屋子还是小点好。”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返顾30年 B0008 让全国人民都种上“发财树” ■本报特约《羊城晚报》记者 傅汉荣 2008-4-21 钱江晚报b00082008-04-2100023;钱江晚报b00082008-04-2100017;钱江晚报b00082008-04-2100024;钱江晚报b00082008-04-2100030;钱江晚报b00082008-04-210000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