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2版:每日新闻·时评
3  4  
PDF 版
· 学会在磨砺中成长
· 悬赏“虎脚印”反露“马脚”
· 饭卡“绑架”助学金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8年4月2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学会在磨砺中成长
  在对西方媒体肆意歪曲报道中国的愤怒以及“抵制家乐福”的一呼百应中,公共舆论悄然走上了冷静与理性。

  新华社一篇以《建设好国家是表达爱国热情的最好方式》为题的报道,成为各大网站头条。报道说做好本职工作的行动,把我们的国家发展好、建设好,是表达爱国热情的最好方式。

  同在20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讨论“爱国主义如何更有力”,提出“作为公民,我们有责任冷静理智地表达爱国热情,合法有序地表达爱国意愿,以做好本职工作和刻苦学习的实际行动,维护一个有利于中国和平发展的环境。”

  “抵制”是一把双刃剑,会让握着它的人双手流血。中国两家最权威官方媒体不约而同劝解与疏导,所表达的便是“理智”二字。

  如老子所说,“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最理智才最有力量,无理性则无前提。

  爱国无错,同时可敬,面对繁复纷杂,我们同样需认清,种种爱国行为最终能否为国家长远发展赢得空间机会,该成为必要的理性存在。

  理性不是对爱国主义的放弃,它的含义是有理有据有节。这是人民日报文章所提倡的,越是在国际形势复杂的时候,越要让世界看见,今天的中国,正在有条不紊地发展自己,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挡和干扰。

  “让世界看见”,这很重要。因为对于正在崛起的中国而言,它必然地置身于全世界关注而且挑剔的目光之中。

  “中国曾经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谜,一个‘非主流’国家,没有参与世界经济的盛宴。但现如今它已成为所有分析、评论和报道的焦点。”法国人若泽·弗雷什在其所著《中国不笑,世界会哭》一书中这样指出,“中国确实是一个超级经济强国,正在世界怀疑的目光下崛起。”

  “藏独”事件并不是中国第一次遭遇被怀疑与被歪曲。当中国以自身的发展为世界贡献出巨大的机会与市场,并以极大的善意致力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之时,也始终伴随着一些争议、怀疑甚至仇视。从“黄祸论”到“中国威胁论”,从“中国制造”到毒饺风波,从排华事件到对华制裁,尽管这些因素并非主流,却无不表明中国正越来越多地被置于某种“放大镜”下,因此也成为国人不得不予以关注的现实与环境。

  中国不可能“抓住自己的头发离开世界”,独谋发展。在一个全球化时代及高风险社会,中国如何在这样一个利益纠葛、意识形态多元、各种政治势力暗中角力的世界中自处,如何在世界的挑剔中良性成长,如何更加理性和智慧地表达自身和平发展之良愿,在坚定地传达与捍卫自身基本价值、维护民族的尊严与利益的同时,也恰如其分地表达自身的诉求与立场,已是一种现实的考验,更是中国之成为大国必须做好的功课。

  中国正在成为一个全球瞩目、举足轻重的大国,同样,中国也需要成为一个获得广泛价值认同的大国。

  说到新华社和人民日报对国民爱国理性的吁陈,实则也表明一个大国所应具有价值体系中,对国民理性精神的建构不可缺失。这种理性精神,不仅需要在具体地落实爱国热情过程中,“维护好国家的根本利益、核心利益”,并充分认识到国家不可能在对抗中发展,更需要彻底抛弃一种极端民族主义以及某种“受害者心理”,保有一种普世的文明与价值观念,拥有一种权利的自信与尊严;并以此为前提,保持一种独立、清醒的判断,不胁迫,不盲从,更不被利用与误导。只有拥有更为理性、笃定的国民,大国之价值才可能坚定,大国之地位才不可撼动。

  我们不能不关注别人怎么说,怎么看,但更重要仍然是“走自己的路”。正如国际评论曾写到:“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烦恼。中国正在腾飞,大国就应该有大国的气度,要坦然地面对各种批评与赞誉。一个大国,绝不能指望只在掌声中前进,它只能在别人的挑剔声中走自己的路。”

  谁也不能阻挡中国的大国崛起之路,与此同时,中国也需学会在磨砺中茁壮成长。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每日新闻·时评 A0002 学会在磨砺中成长 2008-4-22 48257178002CE17348257432004A4EFC[A1-陈立华≈B1-陈立华] 2